南宋朱熹次韵七绝4首,情景交融哲理深远,文字意境都十分耐品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南宋理学宗师朱熹十五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此作品为纸本手卷,纵31.5厘米横275.5厘米,共462字,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作为朱熹和张栻城南诗20首所作,笔墨精妙,萧散简远,韵度润逸,苍逸可喜,是朱熹书法代表作。明陆简跋赞其“辞翰游戏之事亦精诣绝人”,书中有道义之气,展现了朱熹深厚的学术修养和艺术才华。南宋大儒朱熹《二月十一日帖》赏析...
陈持平:我书我画我说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偶成」
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Whileyouareinthedreamofspringgrassesbesidethepondwithoutalert,thefallenleavesofChineseparasolsinfrontoftheladdersremindyouthattheautumnhascome.(ZhuXiofSongdynasty)纸/丙烯颜料/2016年陈持平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
走进朱子故里|尤溪的沋郎——朱熹的童年
刚出生的朱熹右眼角旁有七颗黑痣,排列成北斗七星的样子。据传孔子也是一生下来身上就长有奇异的黑痣。这似乎也印证了一位隐士曾对朱松说过的预言:“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尧山堂外记》卷六《朱熹》)尤溪县南溪书院是朱熹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的出生地。纪孝钊图按照当...
新华网关注!千年建州与朱熹的故事
朱熹少年苦读、青年举贡、中年讲学时至今日与朱熹有关的故事仍在这块福地上延续着少年朱熹迁居于建瓯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年仅7岁的朱熹,随父母迁居建州(即今建瓯),于建瓯城南筑环溪精舍。一直到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熹的父亲朱松病逝在环溪精舍。第二年春,朱熹遵父遗命,偕寡母祝老夫人...
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朱熹……她的精彩人生串联起南宋群贤...
那么,南宋群贤,又是如何出现在杨桂枝的视角中的呢?“譬如在《南宋桂枝传》中,少女时代的杨桂枝参加了西湖边举行的‘花朝节’,偶然邂逅了‘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南宋四画家’之一的马远,又譬如在入宫后,在面向皇室的儒家讲学中,‘宋代理学家’朱熹谦逊登场……”杨小花说,更多南宋名人也会以很自然的方...
读书有什么用?朱熹的这首诗是最好的回答,读懂令人受益一生
它就是出自于南宋理学家朱熹之手的一首七言绝句——《观书有感》,读懂让我们受益终身。《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因为它入选语文教科书,成为了小学必背古诗之一,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重走千里“南宋理学路”(四)鹅湖之会:千古一辩 和齐同光
这趟载入中国思想史的风雨行程,有《入闽录》为记。800多年后,我们读吕祖谦《入闽录》,重走这条“南宋理学之路”。追寻先贤踪迹,探访浙学渊源,体察理学体系构建中浙学的贡献。鹅湖山何其有幸,迎来了从福建迤逦而来的吕祖谦。800多年前,在吕祖谦的穿针引线下,强调“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的朱熹与主张...
重走千里“南宋理学路”(二)五夫里:朱吕之情山高水长
这趟载入中国思想史的风雨行程,有《入闽录》为记。800多年后,我们读吕祖谦《入闽录》,重走这条“南宋理学之路”。追寻先贤踪迹,探访浙学渊源,体察理学体系构建中浙学的贡献。福建五夫,仙洲山风光旖旎,昼寒亭幽然伫立,潭溪水声叮咚。潭溪之侧,巨大的朱熹雕像,手抚长须,含笑而立,一如800多年前的那个夏天,他...
被误解的一对儿圣人:王阳明的思想层次并不比朱熹高
朱熹|图片出自网络统治者做到修身养性,那才能垂范教化百姓,最终实现天下太平。很明显,这种理想化的局面是不可能实现的,你可以认为,这是给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的“心灵按摩”。但不能说这种思想是导致宋朝灭亡的推手,是先有了宋朝内忧外患的局面,才有了程朱理学这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