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丨《道德经》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
《道德经》对这一点是再三致意的,有很多文字表达的是类似的想法,诸如第七章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二十二章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的“是以圣人于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译...
《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宏观治理思想
这也展示了《道德经》的“无为而无不为”之道和“不争”之德两者融为一体。第二,《道德经》倡导治理要“以百姓心为心”,这与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相一致。虽然西方主流宏观理论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来阐述最优货币政策,但在实践操作上建议主要追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双稳定目标。对于这一问题,中国宏观经济实践...
陈烯尧:道德经中宇宙万物的起源和老子对人类发展的千古警示
老子告诫人类,在地球当守地球规矩,玩火必自焚,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老子在这里不仅说明了宇宙万物同根而生,更警示了人类,万物皆有灵,地球作为一个天体,自然比寄生在自己身上的万物更有灵性,所以人类无底线的环境破坏和大的战争不但不能解决所谓的利益争端,最后却会激怒地球,被地球清算。以上是陈烯尧...
“道”与“德”的关系,其实这么说就很清楚了
而陈鼓应在《老子今注今译》中,亦为“道”与“德”总结出了三种关系1,“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称为德。”,2,“一切物都是由道所形成,内在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亦即表现它的德。”3,“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这么说来,道家对“道”与“德”的关系就相当明确咯。
“三生万物,逢七必变”,传统文化中的数字3和7,到底有何奥秘?
《易经》探索宇宙的变化法则,被称为“诸经之首”;而《道德经》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道”与“德”的平衡。这两部经典虽然研究方向不同,却都建立在阴阳、五行等基本理论上,因此有了“三生万物,逢七必变”这一结合两者思想的精炼表达。古人从中总结出宇宙生成与变化的规律,试图通过数字解读自然与人生...
张瑞敏谈《道德经》与企业管理
《道德经》开篇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如果“道”能清晰地表达出来那就不是“道”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但是由于“道”的重要性,我们仍想如何能认识这个“道”,我的体会是,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道”,分别是“道”的两条规律,和得道的两个条件。两条规律在第四十章里、得道的两个条件在第四十八章里均有详细阐述,而且...
《中华三圣经典心读》:回到中华文化源头
《道德经心读》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作者总结的老子思想智慧的二十个理论学说,每个学说都是一个小体系,以世俗定势、心灵拷问、陷阱与破解、智慧与觉悟等角度展开。《坛经心读》中,作者依照《坛经》原文,对每一品进行释义,然后择要点、抓重点进行导读和赏析,最后进行理论总结,对于从每一品经文中提炼出的核心理论,按缘起...
董宇辉法国行总结视频上线,紧随官宣回归直播访谈首秀
宇辉继续写道,他在法国认识的一位欧洲王子对《道德经》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目睹了正在巴黎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人。他还表明,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接受,源于其“丰富的内涵、令人拍案叫绝的表现以及我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宇辉在文章最后提到,他很荣幸地受邀参观了“中国驻法大使馆”,并希望与大家...
能说会写者的人生总结
“观复与复观”部分,是作者做观复博物馆的故事。“观复”取自老子《道德经》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世间万物的成长变化,都是他反复观察的对象。在这一章节中,马未都以文物为出发点,以宏观的角度看待文明的发展,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找到时代的坐标。
学者黄全愈:儿子从只会一句英语,到成为全美杰出律师,我总结出这些...
黄全愈感叹道,如今再看老师这封信,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对教育规律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人生是一场长跑马拉松,不尊重规律的超前学习,反而可能过度开发、透支孩子的兴趣。后来,当他看到美国各类统考数据,感触更深。数据显示,美国孩子的成绩与年级成正比——随着年龄增长,学习难度加大,各学科成绩反而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