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随笔|曾亦:儒家提倡怎样的“以礼治国”
其中,礼与法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管子》中有“法出于礼”的说法。尤其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古代法律逐渐实现儒家化,即儒家所主张的礼仪上升为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正因为如此,《春秋左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这从政治的角度概括了礼的功能,即具有...
阐释儒家文化千年智慧
儒家文化对东亚影响深远,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也有祭孔传统。来自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汤岛圣堂释奠礼器,包括铜象尊、铜爵、铜牺尊等。汤岛圣堂是日本祭祀孔子的场所,在江户时代初期由德川纲吉将军建成。在此举行的释奠礼使用各地进贡的礼器,其上记录了进贡人和进贡年份,是研究江户时代释奠礼的重要资料。韩国国立...
儒家制礼的亲亲与尊尊
凡人之思慕少艾,属于常情,然而,礼依然规定有不当思慕的情况,譬如,使君有妻,或罗敷有夫,皆不当相慕。可见,孔子制礼,以仁为本,而务与人情相协调。古今人情相异,古人制礼,亦未必完全曲从人情,而是取情义兼尽的立场。因此,关于传统礼制的基本精神,我们应该考虑到如下几点:首先,古人重人情,尤其是孔子损周文而...
《古人的日常礼仪》:儒家制礼,为什么兼取亲亲与尊尊?
《礼记·曲礼》中说道:“礼从宜,使从俗。”纵观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礼虽然有不变之道,但同时又强调与时俱进。尤其是孔子身处周秦巨变之际,对周礼过度强调的“尊尊”之义有所减损,而另外强调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另一种精神,即缘于血缘的“亲亲”之情,从而“亲亲”与“尊尊”相并列,成了后世礼制的两大基本原则。
传统儒家道德治理的精神特质
传统儒家道德治理凝结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反映着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理性思考,体现着道德作为国家治理手段和理政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哲学智慧。对传统儒家道德治理中所蕴含的隆礼重法、德主刑辅精神特质进行吸收借鉴,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
春秋决狱蕴含“礼刑合一”精神特质
在传统中国法上,汉代“春秋决狱”,是指两汉时盛行援引《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法源根据的疑难案件处理方式(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纵观历史,“春秋决狱”具有肇始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过程和揭橥中华法系“礼刑合一”精神特质的重要意义。两汉春秋决狱的特征原心论罪。“原心论罪”是春秋决狱的核心原则与方法。西汉董仲舒是春秋决狱的代表...
古礼的基本精神
古礼的基本精神古人对“礼”的理解,大不同于今人。对古人来说,礼不仅是调节人伦关系的准则,而且是安排万物秩序的“理”,在天地未分以前就已经存在。后世儒家虽然主张圣人“缘情制礼”,而以“仁”为礼之本,然而,就礼的本身来说,却是以“敬”为本,也即强调其中包含的尊卑等级观念的重要性。礼中所包含的...
试论儒家思想与儒商精神的内在关系
儒商精神是一种源于儒家思想的特殊商业文化,它将“儒”与“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商业文明的提炼性总结与时代表达。本文旨在探讨儒家文化与儒商精神的内在关系,以期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人鬼祭祀活动以馈食礼为主,所表现出的最直接的人文意义就是“孝”。同时通过对生死、鬼神的重新诠释,先秦儒家构建起了一个与生人世界相映的鬼神世界。先秦儒家对于鬼神世界的构建,再一次印证了儒家伦理思想存在的正当性,更加强化了儒家伦理思想在现实世界的影响与作用。中山大学李晓帆老师在评议中则从《仪礼》文本...
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唐老师提出,从荀子的礼三本到后来,“天地君亲师”中君和亲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否可能也是从国家到个人的思路,导致君的位置会向前移,还有待探讨;其次,宋儒具体指的是谁,需要点明具体的人物;最后,说孔孟是介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但具体来说是什么向度,在文章中还未充分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