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间打闹踢下身 致一男孩左侧睾丸被切除
法官提醒: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彼此间的追逐、打闹等易造成身体受伤,类似本案的意外事故在中小学里常见且多发。因学生是未成年人,尤其是十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法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危险的认知和判断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教师有义务及时制止他们明显的危险行为,并时刻关注学生的状况,发现异常及时...
【以案释法】孩子课间打闹引发诉讼,法院为何判决驳回诉求?
本案中,小杨虽主张因小陶、小许、小江的殴打,造成其身体和心理均受到一定损害,但根据事发时的监控记录显示,小陶、小许、小江与小杨在课间休息期间虽有互相追逐打闹之举,但应属孩童之间的嬉笑玩闹行为,且根据医院出具的诊断结果显示,小杨并未因此次事件遭受实质性的侵害,且其于2024年2月22日进行检查时,距事发时间...
课间休息延长至15分钟,约束上做减法才有课间的加法
有的学校对各班学生课间的行为进行计分考核,一旦发现追逐打闹现象,就给班级扣分。有的学校还通过上课拖堂与提前进教室的办法隐性挤占课间。孩子生性好动,却被要求“文明休息”“安静休息”,这样做“太压抑孩子的天性了”。学校也有苦恼,有的是场地受限,学生跑上跑下,楼道狭窄容易产生拥挤踩踏风险。操场规模小、孩子...
【民法典宣传月】孩子课间打闹引发诉讼,法院为何判决驳回诉求?
本案中,小杨虽主张因小陶、小许、小江的殴打,造成其身体和心理均受到一定损害,但根据事发时的监控记录显示,小陶、小许、小江与小杨在课间休息期间虽有互相追逐打闹之举,但应属孩童之间的嬉笑玩闹行为,且根据医院出具的诊断结果显示,小杨并未因此次事件遭受实质性的侵害,且其于2024年2月22日进行检查时,距事发时间...
“课间10分钟”背后的“圈养”与“突围”
课间十分钟逐渐“消失”,原因之一是“怕”——老师怕出事、学校怕找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把孩子“禁闭”在教室里最省事。“圈养”根源何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媒体时表示,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消失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学校过大、校舍设计不科学、未给每个班学生预留就近活动...
普法时刻 | “熊孩子”在校闯祸,校园安全责任如何划分?
课间休息,追逐打闹导致门牙折断小汪与小张均系某小学五年级同班同学(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2023年3月在校午休期间,小汪与小张在教室追逐打闹。在玩闹过程中,小汪不慎将脸部撞在教室墙壁上,导致两颗门牙被撞脱落。值班老师发现意外事故后立即带小汪到水房用自来水冲洗嘴部及脱落的门牙,随后一同前往医务室为小汪止血,同时将脱落的牙齿放在...
安徽怀远:课间打闹追逐一人磕断牙 法院判学生与学校共担责赔偿
在该案中,小晨拍打小涛系小涛追赶、拉拽小晨并导致其牙齿磕伤的诱因,其对自身损害后果的发生存有过错,可适当减轻两被告30%的责任,即自行承担30%的责任。案发时,小涛已年满13周岁,应当预见其在小晨奔跑过程中突然拉拽小晨,可能导致小晨损害后果的发生,由于小涛实施上述行为,导致小晨牙齿磕伤,可对小晨的损害...
有老师吐槽中小学“课间圈养”现象严重 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
数不清的琐碎小事贯穿整个工作过程,她形容那是“全方位保姆式监管”,生怕学生磕了碰了。但实际上她也知道,课间十分钟,老师是否在场并不直接决定学生的安全系数。很多时候,老师们只能制止眼下可见的追逐打闹,当意外的磕碰发生时,站在楼道里的老师通常无法及时出手相救。可即使这样,监管也并不能少。
中小学“课间圈养”现象亟待精准治理
造成“课间圈养”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学校基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安全考虑,不愿“放养”,改为“圈养”。其次,部分老师上课“不守时”,不是拖堂就是提前上课,留给学生时间很少导致学生无法自由活动。另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多层教学楼,三四层楼及以上楼层的学生下楼活动不方便,老师又不允许学生在楼道追逐奔跑。
以案说法丨追逐打闹有风险 校园安全要重视
法院审理认为,小雨与小石在课间玩耍追逐打闹过程中,小石造成小雨的损害,虽为无心之失,但小石对行为具有一定的辨认控制能力,应该意识到相互追逐打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造成身体的伤害,却因疏忽大意导致损害出现。小雨的损害结果由小石的行为造成,因小石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应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