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看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从记录内容看,乡村题材纪录片聚焦乡村自然生态、特色美食、人文历史多,而关注乡村生产关系、产业发展、生育观念、子女教育、农民养老等社会现实问题少;从叙事方式看,仍然以格里尔逊式、直接电影、真实电影这三种叙事模式为主流[8],这也是纪录片自面世以来被纪录片制作者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叙事手法,鲜有突破。在中...
佳片推介|《福佑之地》《一百个季节》:虚构、幽灵/戏剧与纪录片的...
《福佑之地》《一百个季节》走在新纪录片的前沿,其大胆的创意、严谨的思辨、极致的情感会拓展我们对于纪录片的认识,正如尼科尔斯所说的:“不必因为纪录片无法遵从于任何一个单一的定义而遗憾,也不必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定义能够涵盖所有的纪录片类型而伤感。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把这种流变不居视为一种值得庆祝的特质。
20部典藏纪录片,带你看遍世界的各个神秘角落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的JohnGrierson(约翰??格里尔逊)最早称呼出来的,他是纪录片之父RobertFlaherty(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弟子。然而他并没有给予纪录片一个完美的定义,究竟什么样的作品能算是纪录片。围绕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传统意义上认为: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
真实记录·艺术表达·融媒传播——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三要素
纵观纪录片的发展,从格里尔逊到梅索斯兄弟,从戏剧美学到纪实美学,纪录片的形式与美学始终是开放的、发展的。具体而言,纪录片是一种借助现实来传达观点与声音的修辞话语。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一部影片的拍摄技巧、影像风格,以及其中对视听符号的创造性应用。比如,《舌尖上的中国》拍摄江苏盐城的人们在冬天采莲藕,使用...
下一个10W+爆款纪录片,会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这部影片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因为其在纪录片的主题开掘方面开创了新天地。当时的英国电影被束缚在摄影棚内,在这种情形下,一部在现实生活中实地拍摄的影片简直称得上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作品。格里尔逊拍摄的有关北海捕鲱生活的简单故事为当时的英国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画面极富冲击力。这部纪录片首次将普通英国人的...
纪录片如何表现上古文明
后纪录片时代来临?尽管约翰·格里尔逊在《纪录片的首要原则》中反对自然素材的平铺直叙,而是强调组织、重构和创造性剪裁,但他仍把是否使用自然素材,当作区别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关键标准(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但如今的《中国3》已不是简单地在自然素材中加入非虚构元素或角色扮演那么简单——它几乎彻底抛弃了自然素材。《中国3》依靠“思想...
《人类艺术万年史-326》英国20世纪上半叶的电影
"在格里尔逊的引导下,英国纪录电影学派更多地关心普通人和劳动者的社会生活和艰苦劳动,逐渐形成自己的美学特征。并且拍出了很多有影响的纪录片。如《夜邮》、《锡兰之歌》等,1941年为加拿大制作的纪录片《丘吉尔岛》曾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主要人员还有罗塔赖特、恩斯特、埃尔顿、沃特、莱格、...
留存“国家记忆”
从记录内容看,乡村题材纪录片聚焦乡村自然生态、特色美食、人文历史多,而关注乡村生产关系、产业发展、生育观念、子女教育、农民养老等社会现实问题少;从叙事方式看,仍然以格里尔逊式、直接电影、真实电影这三种叙事模式为主流,这也是纪录片自面世以来被纪录片制作者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叙事手法,鲜有突破。
格里尔逊、延安电影团…当东西纪录片界碰撞,不变是人类共同使命
这显然对英国纪录片的业内发展有了很大的启示,也是值得中国纪录片界学习和借鉴的。主讲人斯科特·安东尼(英国电影史学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主要从格里尔逊学派以及纪录片发展的历史、电影是如何将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文化进行关联的、纪录片与人类学相关的社科类知识是如何相交融和进化的这三大方面讲解了纪录片...
GZDOC人物|牛光夏:纪录片创作的类型多元和边界拓展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纪录片作为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的公共文化产品,它的价值还体现在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上,纪录片不仅有“镜子”似的社会功用,还有格里尔逊所说的如“锤子”般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功能。所以纪录片要在恪守真实本性,并勿忘承担其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在娱乐性和公共性、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间努力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