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应当用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呈现——访北京大学人文讲...
根植在这种“关系”之中的原则,要求个人持续培养一种富有道德感的意识,使人致力于追求既利己又利他的人生境界,从而处理好自己所扮演的多重身份角色与各种关系,在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同时达到济世、济国的最高目的,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里的“道”指“道义”...
《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宏观治理思想
《道德经》明确指出,国家没有自己的一贯利益,而是把人民利益当作自己的核心利益、最高利益。《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指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其中的圣人可以解读为宏观政策制定者或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在《道德经》中具有多方面体现。第四十九章指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
《资治通鉴》:真正能激流勇退的都是懂逆着人性要求自己的人
疏广、疏受以擅长教学而入仕途,一直是以学术形象示人,他们并没有在基层担任过官吏。可见疏广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定位。即依靠自己的学术能力获得别人认可,一旦感觉自身已经没有更多的儒家经典可以教授给太子的时候,选择在还能胜任的时候退出,既能保全自己的学术名节,也能展示自己最好的形象。“公卿故人设祖道...
人,过度炫耀自己是灾难 老子道德经中有言:“光而不耀,静水深流”…
人,过度炫耀自己是灾难老子道德经中有言:“光而不耀,静水深流”,意思就是人在顺境时,不必过度炫耀,要低调做人,静如流水。生活中很多烦恼,多是得意时无法克制说话的冲动造成的,事事不顺,就是犯了多言的毛病。真正强大的人,会在得意时守口,低调沉稳,无论置身何种位置,嘴上不逞强,不炫耀、不狂妄,才会兜得住...
《道德经》:当你能量低落时,记住这些旺自己的金句,很管用
《道德经》第63章中说:“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字面的意思是,有道的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困难,因此永远都没有困难。以前我在写自媒体文章的时候,当我准备很充分的时候,每次写出来的文章数据都会好。可一旦数据不好了,我就会深深陷入到焦虑当中,对自己的未来也失去了信心。看过这句话后,仔细分析...
道德经:能一日三省,不断改善自己的人,做事会越来越顺
1、是否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当我们感到不顺,首先要考虑的一条,你是否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否能发挥你的优势和特长。我在职场十几年,曾经也感到不顺。
道德经:荣辱不惊,是一个人的高境界,把自己看得太重,活得心累
《道德经》虽然只有洋洋洒洒五千文,却是国学中流传最长、最值得品读的经典书籍。就像一个人,如果一眼就被看透,这么,这个人是没有内涵的。一眼看不透,才最有魅力。1、老子犹龙有个历史典故:“孔子问礼于老聃”。孔子亲自拜见老子后,回到鲁国,弟子问,先生拜访老子,见到他了吗?
金惟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没有把自己活明白
生而为人,有三个本体焦虑:第一,是对生死的焦虑;第二,是自我要求,自责的焦虑;第三,是意义的焦虑,这是人特有的焦虑,是其它物种所不具备的。为了逃避本体焦虑,很多人不愿面对自己。他们处理意义焦虑的方式是不看、不听、不想,通过向外追求,把自己生命所有的空间都填满。
遇见最好的自己——记音乐人李沐霖
道德经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成就人生。李沐霖恰好有这种宁静致远、虚怀若谷的特质,并能耐住寂寞,扛得住外界的热捧和嘲讽,始终坚持学习,不被外界的声音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他一直很努力,却从来不着急。他想信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想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