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界的“神、仙、魔、鬼、圣、佛”分别是谁?太涨知识了!
点评: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其诗更是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因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故人称“诗神”。“诗仙”——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仙”...
以豪放词著称的苏轼,要是写起景言起情来,就没婉约派什么事了
苏轼在晚年的诗歌《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曾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苏轼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黄州是苏轼人生旅途上的重要驿站,也是苏轼心灵升华的重要驿站。自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来到黄州后,他便有了更多的时间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归宿。苏轼将自己积极入世的儒家...
苏东坡留给现代人的疗愈方案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觉得除了“倚杖”这个最直观的靠自己的精神之杖的苏轼形象外,“逆旅行人”就是我脑海里浮现的他的第二个形象,是一个背影,与困境逆境狭路相逢,勇敢直面,孤单地深入虎穴,真酷。刘旦宅,东坡执杖背影图我告别过一些曾经很好很亲的人,记得的总是自己的转身和他人的转身。我觉...
苏轼晚年被贬岭南,吃荔枝上头后写下千古名篇,后人为此争论千年
有人认为,是先有了苏轼的名句,后被粤语区的百姓误传;也有人认为,惠州原本并无此谚语,正是苏轼的名句流传后,百姓根据荔枝易上火的特性,创造了一个新的谚语。无论如何,“吃荔枝上火”的说法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而其源头很可能正是苏轼的这首《食荔枝二首·其二》诗。结语在苏轼品尝岭南荔枝之前,中国的医药典...
专访|艾朗诺:我们不应该只看重苏轼诗词的文学价值
澎湃新闻:您的意思是说焦虑和松弛之间其实形成了一种张力,而且这种张力是苏轼生命当中必然存在的。艾朗诺:另外一种答案是,他那种焦虑是思想方面的一种现象。比如他写某一首诗或某一首词是当天当时——刚好在那天下午三点的情况下,偶然得到的一种心理上的安静、快乐,就马上写下来,记录那一段很短时间的一种...
苏轼在徐州一连写下五首词,却成为词史上的里程碑,原因让人动容
“一村香”三字很具有乡村生活的特征,说明村子里的人都以农桑为主,这三个字富有烟火的气息和味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苏轼走进村来,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隔着篱墙,他的不时听到篱笆边传来缫丝女子悦耳的谈笑声。“络丝娘”本俗语中的虫名,即络纬,又名纺织娘,其声如织布,优美动听。很明显苏轼将“络丝娘”的词义给...
“横刀立马”辛弃疾
我在书中,除了随时随地反映辛弃疾在军事方面的突出表现外,还在《辛弃疾统一中国的战略构想》一章中专设《对发展传统兵家理论的杰出贡献》一节,总结辛弃疾论兵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军事理论指引下进行战争。江西铅山辛弃疾雕像...
《苏东坡传》4:做什么都是一百分,唯独做丈夫却不及格
只有苏东坡不够圆滑。看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苏东坡义愤填膺,不能自制。只有写诗才能释放情绪。至于这些诗会不会传到京师,他毫不在乎。这些诗歌,单就句子而言,其实没有特别意思。但是,合在一起,就成了动人的抗暴诗。比如,他写工人闻号声而聚集开工:...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送给孩子们)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他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晚年与“...
部编版必修教材古代诗歌知识整合梳理与考教衔接下的诗歌鉴赏专训
2对比:现实和理想;早年和晚年。3借古讽今,用典:(诸葛亮《出师表》,颂扬诸葛亮,自比志向,讽刺朝廷。)9《氓》(《诗经·卫风》)译文略情感本诗叙述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她善良多情,追求幸福的婚姻,不料却受到了“氓“的欺骗,最后竟遭遗弃。她悔恨交加,异常痛苦。全诗深刻地反映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