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存亡之战》:再现集体记忆的“三观”整合叙事
故而该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竭尽所能地以一种网状叙事结构,将这些碎片编织在一起,从而为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奠定了叙事和基础。????三层叙事策略编织革命历史叙事网络????为使这些集体记忆的碎片能够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创作者们将整个《志愿军》系列电影的叙事策略总体分为宏观、中...
商榷《隳三都》的叙事细节:历史非虚构写作“合理想象”的边界在...
有一种观点是,历史叙事要容许“合理想象”,并借此为《隳三都》申辩。我其实并不反对所谓的“合理想象”,但需要厘清的是,合理想象其实是一种推论,它属于观点。历史作家当然可以表达观点、进行推论,有些脑洞大开的想象甚至很能启发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只是任何的想象与推理,都要接受是否合理的再评判。更重要的是,历...
张利娟:论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鸦片战争叙事
教科书在图片选择上,以马戛尔尼访华的图片,细致入微地刻画细节,突出利与礼之争;在叙事角度上,侧重于微观叙事,从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访华、互赠礼物来刻画文化冲突;在正文内容中,刻意引用林则徐对外认识不足的言论,从细节处反映文化冲突;在学生活动中,大部分问题都极具引导性,指向中英文化冲突导致鸦片战争。除了上...
叶舒宪:神话叙事重构上海6000年大历史观|讲堂169-3④
刚才田教授指出历史叙事有三重:景观叙事、语言文字叙事、民俗叙事。我们文学人类学倡导四重证据法,把语言文字的证据再区分,传世的文字写在书本上进入图书馆,属于一重证据;地下新发现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和竹简帛书,包括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都是二重证据。以一化二,这样就有四重证据,通过四重证据建构出来的历史叫大...
王海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学理探源(1919—1949)
叙事是话语建构的主要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是指作为社会变革先导的知识分子围绕“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这一核心命题,建构扎根中国本土的概念、范畴、理论及话语。围绕现代化话语叙事,该时期知识阶层进行了多次学术争辩,促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概念的规范成熟以及衍生概念的初步建构,推动了中国“...
坚持历史真实叙事 细节融入审美情境 《问苍茫》实现史与诗的双向...
主创团队做的是删繁就简,抓准中心(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梁振华透露,聚焦1921年至1927年这个历史时期,直面探索正确革命道路中的一系列问题,是《问苍茫》的题旨所在。知行合一,毛泽东通过思想纲领去指导实践,实践得到的成果反过来又促进认知,思想与实践双向促进。找准了这点,我们就梳理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叙事线索。”(记者邱伟)...
为什么人类需要宏大叙事……以及其他叙事
但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集体叙事(collectivenarrative)是一个集体存在与行动的必要前提。没有集体叙事,个体也将失去他的历史能动性(historicalagency)。因此,人类作为一个集体就必然需要一个宏大叙事,只是不再是启蒙运动强调西方中心和物质进步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人类及其道德感的提升为中心的新宏大叙事。对此,宗...
“中华民族”的这个定义,具有里程碑意义
《概论》关于中华民族的定义,完成了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中华民族的历史叙事。《概论》指出,中华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孕育,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实体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历经约400年的大动乱,不仅没有使中华民族的各个部分走向分殊,反而极大促进了各民族大交融,为隋唐以后中华民族在更广阔的范围走向统一打下了基础。明清时期...
《何以中国》首播,又是中原视角的统一叙事,再次把中国说小了
最后说第三个。中原视角的历史叙事,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叙事。咱们中国古代,都喜欢站在中原视角上叙事。这是当年王朝的局限性造成的。如今,咱们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啊,依旧站在中原视角上叙事,就一下子把“何以中国”说小了。应该站在什么视角上叙事呢?
“国潮”概念史:走向文化繁荣的历史演进
概念史研究代表性人物科塞雷克指出“概念即历史”。概念史方法关于“概念”的首要研究预设是强调“概念”的历史性、偶在性和易变性。[5]“概念史的研究对象不是单个的概念,而是一种概念体系的整个表述维度及其来龙去脉。一个概念总是概念群中的概念,不涉及其他与之有关的概念,我们是无法把握一个概念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