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的重要性不要小看
儒家讲“礼大于法”,是因为认识到制度和法律在中国文化当中不是最强大的。法治在中国文化中不如礼治有效。“圣人缘人情而制礼”,礼有一个好处是顺人情,法律是一刀切的,一刀切的东西容易不顺人情。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建立制度、强调制度,另一方面又不要不断地调节制度、变更制度。钱穆先生曾说,研究中国古代税收...
孔子儒家思想、老子道家思想和朱明流家思想_思想百科
荀子在孔孟的基础上,提出了“仁义”“礼治”,强调礼法并用。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之社会性,以天为至高存有,突显历史背景,企盼天人合德,人须行善以求至善,更强调“伦理”,提倡“知其不可而为之”。儒家思想更看重“人”,强调伦理道德。老子道家思想老子思想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他提出了“道”是宇宙的初始...
宋金明清都“以儒治国”,为什么元朝不推崇儒家那套呢
统治者必须深刻认识并尊重本土文化,紧密贴合国情实际,才能赢得民心、巩固统治的深刻道理。#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衍变与特点
而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一种以伦理为基点和中心的伦理型政治哲学,其伦理原则与政治原则是相融相通的。伦理型政治也即王道政治,其特点是任德不任力,依仁不依霸,强调以德服人,以仁、礼治天下。这种伦理本位的政治思想产生于人类主体意识和民本观念的觉醒。中国从夏、殷到周,人的思想意识从尊天、尊神逐步发展到尊人,治...
东西问|路则权:孔庙十三碑亭碑刻为何有少数民族文字?
一是儒家思想中的礼治秩序,强调道德规范和人伦关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价值认同的基础。礼治秩序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些道德观念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同时超越民族、地域的界限,使不同民族的人在价值观念上有了共同遵循,增强民族之间的认同...
学以修身、学以成德:试论儒家“学”观念的思想演进
三、儒家的“学”是完善自己道德人格的过程总之,儒家之“学”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修炼自身的过程(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明代刘宗周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学而时习之”,对学字的不断理解是学习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基础。《论语》把《学而》放在首篇,《荀子》把《劝学》放在首篇,儒家经典《中庸...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要想全面地认识仁,就必须了解仁与义、礼、智、信诸德的多方面关系。认清四德五常各自的定位和内涵,从不同层面阐发“仁”的意蕴,可以将其整合进“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的框架整体。丁四新认为荀子思想中的心性是对立二分的关系,认识心和意志心是荀子的本心。其中,征知之心与辨智之心是认识心的重要内涵,...
董仲舒的儒学理论导致汉朝人格素养上庸俗化和学术作风上的固陋化
如果接受钱穆的观点,认为六艺与诸子的关键区别乃是官学与私学之分的话,那么,对汉武帝时期立五经博士的行为就会有新的理解。罢百家之学,即以学术上的专制结束分裂时期的争鸣,显然反映了通过高度的专权以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形势的需要。武帝此一举措的本意不一定在崇儒而更可能在尊王。因为武帝罢黜百家,同样罢黜属于...
??阎步克:传统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发端与演进
“礼”或“礼治”,是任何熟悉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学者都不会生疏的概念。一方面它与“法”或“法治”是相对的;而另一方面,诸如古人“礼从俗,政从上”“乡有俗,国有法”之类阐说,则提示了它的另一极是“俗”,即原生性的、不分化的乡区习俗。“礼”最初关涉于“事神人之事”,但也如学者所言,总体说来它是...
波考克 | “礼”、“言”、“力”:古代中国哲学的显在政治意义
但这恰恰是因为“礼”没有对立面,一个礼治社会的价值无可置疑。另外,没有道德备选的儒家世界是一个封闭社会。其社会规范是“排他的”和“传统的”,它们被视作遥远的神话时代的遗产,要了解它们,只能去研究在它之后、距它最近又有更好文献记载的时代,而且,儒家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过去社会习俗(socialusage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