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迎忠 杨雨欣:突发事件中媒介化治理的演进历程与作用机制
这种引导不仅有助于塑造公众对事件的全面和深入理解,还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团结互助;另一方面,以公众参与为基础,提供反馈平台、把握舆情走向,有效向政府部门传达公众意见,用更敏锐的观察和更全面的思考,在调节公众情绪中体现人民性、开放性、专业性和广泛性的舆论监督特点。尤其面对突发事件时,新闻媒体与公众...
《传媒观察》|媒介在公益诉讼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研究发现,相比地方传统媒体,中央媒体发表明确支持性报道对公益诉讼结果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公益诉讼案件在传播过程中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权威媒体态度”是核心条件,即绝大多数情况下公益诉讼成功离不开该因子的作用;而“媒介机会”、“网络互动”以及“媒介体制属性”又是公益诉讼获得法院支持的三个...
余成峰|平台媒介的兴起:隐私保护的范式与悖论
这使得在隐私与媒介之间形成一种复杂的关系:隐私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保护和隐匿机制,旨在防止个人信息的外泄与未授权访问,从而确保个人隐私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相对地,媒介则扮演着信息公开和公共传播的角色,通过各种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公众。质言之,在人类文明演化史上,隐私与媒介之间既呈现相互制约的对立态势,同时也存...
《传媒观察》丨作为体验的新闻:受众媒介化情感的生成与表达
在媒介化的框架下,情感被视为一种动态的、被媒介塑造并不断改变的类别,媒介之于情感的伦理维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心态问题得到了重视。有学者基于“远方苦难”的现象,分析媒体在公众对苦难的感知过程中所起到的“中介化作用”,强调媒体不只是起到形式上的连接作用,其对苦难的呈现方式也影响着受众的感知方式。也...
中西互释下的媒介认知建构——以十九世纪Newspaper译名变迁为视角
一、“京报”与中西媒介互为阐释的起步19世纪中西文明的碰撞带来以印刷为基础,以定期、公开发行为特征的整套西方大众媒介,它们的英文命名包括newspaper、magazine、periodical以及gazette等。为聚焦论述,本文没有全盘考察这些英文概念及其实际指涉,仅在分析newspaper时有所论及。1822年,西方传教士马礼逊(RobertMorrison)编...
何谓另类媒体?——媒介技术史视角的解读
本文深入媒介史,尝试从技术演进的视角提出理解另类媒体的一般性框架(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研究认为,另类即“新”,而另类媒体作为媒介技术进化的直接后果,是一种由技术革新所激发、指向某种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充满易变性且有皈依主流倾向的“断裂的文化”。另类媒体发生的原动力是技术进化效应在短时间内溢出社会固有传统、惯例和规范体系所...
2024 年了,公众号依然值得讨论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对公众号是有感情的,从2015年5月我发出第一篇文章,到今天也近10年了。伴随「刘言飞语」的这10年,我写了640篇文章,出版了两本有关产品经理的书,也有接过一...
戴锦华:无尽削弱后,电影仍然是最具公众性的艺术形态
这也是我到今天为止,希望思考当下中国的人都关注中国电影,关注电影的重要的原因。某种意义上,电影仍然是非常敏感的表征,用当年文艺理论的说法叫晴雨表,叫末梢神经。可以从这样一些现象去透视整个中国的社会心态。我好像用了大半辈子跟好莱坞死磕,然后不断地告诉大家电影是复数,不要以为只有一种电影,不要以为只有几种...
地理媒介与历史街区的“再地方化”——基于上海市思南路历史街区...
读书会放置于特定空间的历史文脉之中,被赋予了双重意义:既是一种公共文化实践,也是传承城市文化精神的表征。传播学者孙玮认为,以“思南读书会”为代表的集体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将与城市有关的象征素材(如建筑、地点、历史、文化、记忆)都融合在了一起,创造了一种“身体在场的城市文化仪式”,这一感官融合的具身...
《传媒观察》|“注意力配置”:平台热搜如何参与媒介化治理
平台媒介的勃兴无疑更为风险增添了复杂性。一方面,媒介呈现与放大了既存的风险,公众舆论与行动主义者将线下的风险问题操演于线上,易转化为阻碍政策推行、撕裂社会关系的“反力量”,各组织疲于应对“舆情”风险;另一方面,媒介又生成了新风险,从网络安全问题、信息权益维护到人工智能隐忧,媒介技术自身成为新风险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