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的产生,虽然加强了皇权,但却在机制上埋下了隐患
明代内阁制度的基本形成,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即命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从此以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制,成为一个稳定的官僚机构,并且明确规定其职责是“参预机务”。所以从职责和名称来看,明朝的内阁制度,...
从张居正的悲剧人生看明朝的内阁制度
于是,内阁的的权力比重就逐渐被加重。此后,明朝的奏章就先到了内阁手中,内阁阅读完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向皇帝提出几条建议,称为“票拟”,皇帝觉得可行就撕掉“票拟”条子,自己用红笔写出正式决策意见,称为“批红”。此时的内阁由于有了“票拟”的权力,已经比在太祖朝时干专业秘书的活上升了好几个层级,...
翻版明朝内阁?马斯克招人:无薪 高智商 每周工作80小时,速来!
要知道,明朝的内阁也是这样诞生的。它从一开始并不是正式机构,朱元璋设立它,原本是为了替皇帝“分忧”。这些内阁成员虽然不算“正式官员”,但掌握的权力却丝毫不比朝廷官员少。内阁大学士们参与政务,影响国策,不当官却操心,甚至比皇帝身边的权臣还忙碌。若特朗普的“效率部”最终以“外部咨询”身份存在,那它可能也会...
明朝内阁组织架构图
明朝内阁始于朱元璋时期,最初为侍从顾问,协助政务但不决策。朱棣时,选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入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决策,内阁由此诞生。图片点击可放大明朝内阁组织架构图因一直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团队,内阁大学士品级不高,仅正五品。后来,内阁成为实权团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部尚书兼任阁臣。明朝大学士们统称...
文史丨权倾朝野、斗争复杂?明朝官场究竟什么样?
文史丨权倾朝野、斗争复杂?明朝官场究竟什么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明朝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登内阁”的规矩。意思是,只有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十分出色,亦或是被皇帝选中的进士们,才有资格在翰林中任职。在元朝之后重构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儒学士人扮演着较前代更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构成文官集团的主要来源...
明朝太监专权、比之汉唐,但为什么没有出现汉唐废立皇帝之祸?
明代太监要介入国家权利,一般是通过太监机构“二十四衙门”中的“司礼监”来进行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明朝的政治结构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执行机构(六部),第二层是检查机构(御史言官),第三层是决策(决策在分为“内阁给出给出行政意见、票拟”和“皇帝最终确定、批红”),而有些皇帝由于太懒、在加上自个儿私事比较多,...
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出版,附后记:作者对明代...
书名: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著者:方志远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品牌:大学问出品出版时间:2024年3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
刘文鹏:论清代历史地位
1.从内阁到军机处:中枢决策制度的改进清朝在中央权力机构设置上,一方面仿效明制,建立内阁、六部,承担一部分国家事务的决策与执行;另一方面保留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负责重要军政事务的决策,从清初到雍正八年(1730年),两套系统并行不悖。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设内阁大学士掌票拟之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明确赋予...
明代内阁的六张泉州面孔
明代内阁的六张泉州面孔万历三十四年至崇祯十五年,短短36年间,李廷机、史继偕、张瑞图、杨景辰、蒋德璟、黄景昉这6位泉州人先后入阁成为内阁辅臣,各自书写了一番风云史录核心提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多疑的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洪武十五年(1382年),...
明朝废除宰相后,内阁大学士为什么还被称为“宰相”?
就算是朱元璋自己时间一长也无法忍受了,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内阁的雏形。到了永乐年间,内阁的权力和政治影响越来越大,被朱元璋夺走的大部分相权都转到了内阁手中。因此到明朝中期,内阁大学士基本上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大臣。而很多读书人与老百姓也不是太清楚内阁大学士与之前的宰相有什么区别,便习惯性地将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