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开幕,读者们的精神故乡迎来多元新场景
中国网9月13日讯(记者杨俊康)9月13日,作为2024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之一的“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地坛公园开幕。书市活动将持续至9月23日,为期11天。据了解,本届书市展销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较2023年增加了3000平方米,共设置10个展区、3个活动区及多处配套服务点,汇集来自全国的出版机构、实体书店...
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纪念他
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鲁迅以笔为剑,留下750余万字的皇皇巨著,充实了自己的一生,也丰盈了许许多多后来人。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周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纪念他。绍兴鲁迅故里:30位鲁迅文学奖获得...
一周文化讲座|一个人的月亮,一代人的故乡
北京|一个人的月亮,一代人的故乡——沈书枝《月亮出来》新书分享会时间:9月13日(周五)19:00-21:00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嘉宾:梁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辽京(作家)、沈书枝(作家)在乡村日渐凋敝,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沈书枝用真诚质朴的文字,为读者记录下从...
北京知青重回第二故乡,他在村口看到两棵大槐树,让他泪流满面
这位男子名叫陈大奎,曾是一名北京知青,在杨家沟村生活七年之久。后来因表现卓越被推荐上大学,离开这片土地时曾依依不舍。此次回归,他带来了伴侣、子女、儿媳和两个孙子,一行人数众多。历经两天一夜的舟车劳顿,行程跨越一千三百多公里,他们终于回到了这个第二故乡。陈大奎在村口伫立良久,深深地叹息一声,仿佛在...
在中国发展的外籍艺人 有哪些爱上中国的理由?
米卡和中国的故事,始于三年前。早在16岁时,他就告别了家乡夏威夷火奴鲁鲁,到日本东京接受系统的音乐培训。彼时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踏足中国,然而命运时有惊喜,“当时我很想去《创造营2021》,因为我没参加过这样的选秀节目,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因此来到了中国。”...
一周文化讲座|短视频时代阅读的获得感到底在哪里?
北京|如何给张爱玲写传记——《张爱玲事迹》新书沙龙时间:4月21日(周日)15:00-17:00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主讲人:止庵(学者、作家)《张爱玲事迹》是作者止庵通读、搜求、考证、编订多年后,打磨出来的一本关于张爱玲研究的全新著作(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4月21日,方所北京店邀请到学者、作家止庵,与大家一...
台青追梦人 │ 在大陆工作多年,他乡变作了故乡(两岸观察)
丁文蕴:北京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清晨,丁文蕴来到医院,迅速换上工作服,把手洗干净,习惯性地准备一杯超大杯美式咖啡和足够的饮用水,开启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丁文蕴说:“平常在工作前最需要做的准备就是把当天的门诊、手术或科里的科务预想一遍,在脑海中分配好时间。”作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丁文蕴会分享她的哪些“...
一周文化讲座|“终身读者”修炼指南
10月26日,我们特别邀请到《米兰讲稿》的译者、罗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文铮,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程小牧,以及《米兰讲稿》的责任编辑张鑫老师,一起聊聊翁贝托·埃科在这部著作中写下的关于艺术、文学、美学等等真知灼见。
我站在大运河岸边
在这家医院我工作、生活30多年。在我的一些信札、出版文集中的前言后记中,我往往写下“南门仓5号”的地址。坐落在皇家粮仓里的这所医院东北侧,如今,被打造成北京特色商业街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图为南新仓仓廒一角2013年7月,北京市文物局立石碑“大运河——南新仓”。此地为2013年3月...
“大戏看北京”7月8-14日文艺资讯 | 《天下第一楼》:匠心仍在,经...
自1988年首演至今,《天下第一楼》作为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让观众从中窥得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隅,从舞台上看到一个更真实的饮食江湖——在这个江湖里,一行有一行的门道,各人有各人的路数,呈现在“福聚德”中的种种,早已不仅只局限于一个行业,一样吃食,更是一个大社会形态的缩影,堪称大观。话剧《天下第一楼》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