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党建--人民网
中组部中宣部要求认真做好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的学习宣传工作中组部、中宣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观看《筑梦中国》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学习计划。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以及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把《筑梦中国》纳入培训学习材料,各高校要把该片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
“泰坦尼克号船长”扮演者离世!曾解说纪录片《美丽中国》
南都记者了解到,伯纳德·希尔还曾为纪录片担任旁白,2008年曾解说BBC与央视联手摄制的纪录片《美丽中国》。伯纳德·希尔(BernardHill)。据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伯纳德·希尔来自煤矿工人家庭。他于1975年正式进入演艺圈,并先后参演多部电视剧、电影。此外,他还多次为纪录片担任旁白,2008年曾解说纪录片《...
“这是一次空前的探索”——专访《何以中国》纪录片主创团队
恰如《何以中国》解说词所述——无论如何,器具本身只是一种实物形式的载体,它真正要表达的是人们寄予这种载体之上的精神信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至四期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这样评价《何以中国》,它既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缩影,也是对百年中国考古学史的真挚纪念。来源:新华社...
秦岭丨《何以中国》:考古学+纪录片是这样炼成的
因此,考古纪录片不应该只是搬到屏幕上的“精品文物展”“大遗址导览”和“专家讲座集锦”,它可以成为考古学复原古代社会的一种表达,就同各种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一样,《何以中国》所“纪录”的古代社会,应该也是能打动人心,能发人思考的。从如何表达的层面,我可以分享一些纪录片制作的具体过程和体会。首先是怎样讲...
纪录片《中国》是如何出圈的?
周艳带领撰稿团队力求为每一集的主题找到最恰当的文字表达,“纪录片解说词的文本系统包含信息、叙事、抒情、表达四个元素,我们的工作需要处理这四个元素的平衡。我们希望解说词是准确的、优美的;有力量的、有情绪的;能传播的,能到达的。纪录片《中国》的初心,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进行一趟影像化的历史之旅,认识自己...
首次呈现伊莎白百年传奇人生 纪录片《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
据悉,纪录片从2014年开始拍摄,通过讲述伊莎白的传奇故事,回顾了她一个世纪的厚重人生,再现了中国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历程,展现了一个外籍友人对中国一往情深的热爱(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是首部关于伊莎白生平的纪录片,该项目于2014年启动,主创团队在伊莎白家人的全力支持下,走进伊莎白的生活,拍摄了...
铁证如山!CGTN纪录片《这里是中国南海》权威彰显中国南海主权
5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电视端和国内外新媒体端全平台用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五个语种播出纪录片《这里是中国南海》。该片是CGTN出品、全面展现南海历史经纬、回应国际“南海之问”、彰显中国南海主权的重磅纪录片。一、紧扣当下“南海之问”,用铁证证明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
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合集——考古实证下的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
纪录片《何以中国》入选中央宣传部“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它所呈现的,并非以个体形式展陈于博物馆展柜中的具体文物,而是通过影视化手段再现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从被摆放、被使用的器物中,去理解那个时代其人、其物、其社会、其文明。
央视纪录片《归来》讲述哈工大研制中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智能...
哈工大全媒体(马晓雪/文)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大型纪录片《归来》,邀请我校计算学部胡铭曾教授讲述了60多年前我校研制中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智能计算机,更好地推动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故事。该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任学术指导,中央新影...
专访纪录片《何以中国》导演干超:观众需要付出努力
但是秦老师说,用考古的眼光来看何以中国,而且“何以中国”4个字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之日起就在求索的一件事情。我一下子被她带起了兴趣。潮新闻·钱江晚报:这部片子很考古,用考古资料,考古人的叙述,去讲何以中国这样大的主题,让大家知道到底什么是考古。考古人在一个纪录片中参与的比重,是前所未有的,几乎全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