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琬容|19世纪比利时汉学家哈雷兹的汉、满《易经》翻译
第二个阶段是是一位不知名的作者从这些素材和他自己的思考中提取了一系列的句子和短语,形成了原始的《易经》。第三个阶段是文王之后的变革时期,《周易》从一部箴言集(Recueildemaximes)转变为一本占卜书。哈雷兹认为理雅各与霍道生的翻译依据的是第三个阶段的《易经》,也就是根据当地注释者的解释所做的翻译...
雷慕沙:法国专业汉学第一人
在具体翻译中,雷慕沙恪守忠实于原文的直译策略,尽可能采取逐字逐词译古籍原文,使西方读者主动向中国文本和文化靠近,通过原汁原味的译文启迪读者领悟中国文化精神。此外,雷慕沙重视注释的作用,遇到原文存有疑难字词、名物典故的情况,多加注加以注释。这类注释往往细腻翔实、旁征博引,甚至在文字体量上超过译文本身。为...
陈力卫读《翻译与近代日本》|明治日本的翻译面向
但实际上的数目并没有那么多,据山冈洋一调查,自1868年到1882年的十五年间约出版翻译书一千五百种以上(山冈洋一《有关翻译的断章》,《翻译通信》第二期,2004年3月号),而矢野龙溪自己也说是调查了“内务省图书局总译书目录记载的数千部书”后的结果,当然在《译书读法》中介绍的没有那么多。
黄瑞成|阿奎那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注疏、版本、翻译
“玛丽埃蒂版”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注疏”文本结构体例,具有如下特点:一,每卷和相应各讲前有“概要”(SummaLibri)和“提要”(Synopsis),附以与“第一部分‘古译家’拉丁语译文”(简称“文本”)自然段和“第二部分托马斯·阿奎那义疏”(简称“义疏”)小节相对应的编码;二,“文本”以自然段顺序编码,附...
辜鸿铭自译歌德诗句
唐棣是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用白话翻译一下:“‘唐棣的花朵,翩翩翻转。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是因为太遥远了。’孔子说:‘那就是不思念。如果思念,有什么遥远的呢?’”要是动了真格思念,哪怕万水千山,也会拼死拼活地赶过去,怎能嫌远?文中的“俄特”,即歌德。曾有人认为《自强不息箴》源自《浮士德...
《大学》“止”的政治学内涵分析
来可泓将第一个“止”翻译为“到达”,第二个“止”翻译为“所当止的最高境界”(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将“止于至善”的“止”解释为“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这里的“至于”的意思是到达,不迁就是不偏离,而朱熹将“知止”解释为“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综上,“止于至善”的“...
孟院荐书|曾振宇主编《四书通解》出版
第一部由外国人翻译的《论语》英译本,由拉丁文转译而来,初版于康熙三十年(1691);马歇曼(JoshuaMarshman,1768-1837)于1809年出版的《论语》英文节译本,乃第一部直接由中文直译的《论语》英译本;第一部中国人翻译的英译本,则是辜鸿铭于1898年出版的译本。迄至今日,“四书”英译本已不下十余种。
[光明日报]郑梦娟:《论语》的欧美早期传播史
这个译本逐字逐句翻译,译释结合,使原文模糊含蓄之处明晰化,降低了译文读者的阅读负担。刘丽芬指出,这个译本是当时唯一一本在俄国得以传播的译本,其意义重大。英国传教士马士曼(JoshuaMarshman)也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例子,他未曾到过中国,只是在印度传教多年,却于1809年在印度翻译出版了第一本英译版《论语》(The...
裘禾敏:从《孙子兵法》英译看典籍西传
就像冯友兰所说的:“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翻译规范在很大程度上...
中国最早的汉译本《堂吉诃德》重新译回西班牙语
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抱着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目的,晚清知识界开始呼吁译介先进国家的政治小说、科学小说,于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域外小说输入的高潮兴起。林纾认为自己有使命帮助中国“开眼看世界”,接受新思想和来自别国文化的知识。郁达夫曾经指出中国的现代小说就是“中国小说的世界化”。正是从阅读翻译小说开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