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及译文: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1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
《论语》10句名言,感悟圣贤智慧,受益终身!
小人盲目追求别人与自己一致,却不讲求关系是否协调。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点评:君子在言语上非常谨慎,但在行动却很敏捷。而小人相反,喜欢说大话,事情还没有做到,大话就先吹出来了。6、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邓晓芒|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这一形式逻辑的原则同时也是本体论的原则,或者说,言说的原则就是存在的原则,什么东西是最基本的存在,什么东西就是最根本的言说;苏格拉底虽未进到这一层,但他为言说规则的“本体论化”即客观化提供了前提:在他那里,言说的规则是不以人的好恶为转移的客观规则,不是人说语言,而是语言说人。...
《论语》颜渊第十二 ⑥-1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颜渊第十二⑥-1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子张问明。子张问老师孔夫子,什么叫做明。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明字,通常我们说明达,看得清楚,看得透彻,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明达之人。我们再深入的看明这个字,日月为明。日月都是有光的...
一起读《论语》丨为政第二篇之三
颜子唯其如愚,所以能于仁不违(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又曰:回之如愚,正回之聪明绝人、受教有地、入道有机处。……盖回之听言而悟,超语言文字之外;赐之听言而识,囿语言文字之中。悟超言外,因言可以悟道;识囿言中,则因言反有以障道。原标题:一起读《论语》008期丨为政第二篇之三...
“片言折狱”的现代司法价值
“片言折狱”的现代司法价值“片言折狱”一词最早出自《论语·颜渊》:“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置于司法的语境,对其理解存在一些争议。关于何谓“片言”,学界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片,犹偏也”;片言即“偏信一言”,片言折狱是指司法官仅凭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讼辞来定案。其二,片言所指...
《论语》中的人文思想与文明精神
《论语》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道德、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孔子的文学思想与艺术精神,也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最直接、最显明的论说。孔子把学习“诗”“乐”,放到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地位,认为“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礼记·仲尼燕居》),“不学诗,无以言”(《泰伯》),“女为...
著名书法家卧牛斋主都兵剑讲《国学》:《论语》是一本不朽的名著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诞辰日|重温《论语》名句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释义孔子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谈交友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释义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