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高:论《周易》《中庸》在张载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不同作用
①林乐昌的主要论证依据是:第一,“由太虚,有天之名”等四句是张载哲学体系的“纲领”,首先出现在其著《礼记说·中庸》中,而且“气”并不是其思想的宗旨。第二,“天人合一”之重要思想主要据《中庸》来加以阐发。(参见林乐昌,2018年,第30-35页)既然诸论皆有各自的依据,于是问题便产生了:诸说皆成立,还是说...
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
一句是孔子称赞大舜:“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另一句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事实上,关于中和之道的表述有更为久远的渊源。第一是...
曾师:中国人先由情入理先“敬酒”,情理行不通的时候翻了脸...
中庸的意思,我们长久以来被“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弄糊涂了。长期以来,许多人误认为一个人应不偏于任何一方,其实这就是骑墙派,就是不改变的死硬派。老实讲,一个人要做好人,千万不要做“滥好人”。一个人不能顺风两边倒,那就是完全没有立场,就是圆滑、狡诈与阴险,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我们...
理论周刊|新论语⑨: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
一句是孔子称赞大舜:“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另一句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事实上,关于中和之道的表述有更为久远的渊源。第一是...
中庸就是折中主义吗
段玉裁指出,“中”是相对于“外”、相对于“偏”来说的,同时又是指“合宜”的意思。我们今天讲的“中庸”之“中”,即是指适中、正当、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标准。《说文解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庸”字的本义,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大钟,通“镛”;有人说是城,通“墉”;...
杂感随笔丨崇尚中庸非平庸
对“中庸”的内涵,《中庸》中有很好的诠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意思是说,中庸思想是最高的德行,大家缺乏这种德行很久了。朱熹进一步申说:“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惟中庸之德为至。”现实生活中种种问题的出现,正是“...
温州谯楼 | 千年时光中走来,温州的在地鼓鸣之音
纵观古代中国城市基本格局,以中轴对称属性为典型代表。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思想的时代背景下,“中庸”思想的基本要义能在城市格局以及建筑上可见一二。“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即为适用而经久不渝、不偏不倚、允许适度,中国古代传统设计上表现为不求外显而求内涵。
海南周刊 | 一生笔墨在天涯 苏东坡的“海外三书”
程朱学派却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熹《中庸章句》)引孔子“过犹不及”为据,主张做人处事应以“适中”状态为最好。而东坡却就此批评道:“此昧者之论也。故世俗之学,以中庸为处可否之间,无过与不及之病而已,是近于乡愿也。”
王雷泉:儒释道三教融会之下的《了凡四训》
《游艺塾续文规》卷三)中袒露心迹,说明自己不公开宣讲佛学的苦衷:“弟知世儒学问迷误已久,不但佛教不行,即孔孟脉络,居然断灭,故从来只和光混俗,未尝敢以真实本分之事开口告人,而今特举以告足下,为爱足下不同众人也。”袁了凡与陈颖亭后来结为儿女亲家,情谊非比寻常,这才在晚明抑佛的大环境下有选择地流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
用中的关键在于时中。孔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用中要以时宜为条件,也就意味着以中为体,以时为用。一体阴阳两面两端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可偏执一端,反而需要因时而变。用中之道意味着万事万物有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因时空不同而道之功用也不同。由此观之,世界政治并非由单独而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