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地区实体与流空间演变及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城市实体地域扩张是城市化过程中最显著的空间表征之一,深刻影响地球表层土地利用、自然栖息地、生物地球化学和地表能量平衡等方面。流空间主要涉及城市间各种人口和经济等要素的空间流动及其集聚与扩散效应,形成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模式,作为城市体系演化与城市间关系理解的关键机制。城市化实体空间与流空间共同构成了认知城市...
我国城镇化已经迭代到5.0版本,出现这3大趋势……
其实早在2005年,“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发展城市群,一系列规划中提出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目的是通过城市群之间的交通、经济联动促进区域发展。后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在不断强化这一格局。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
基于轨道交通TOD模式的城市空间新结构化 | 科技导报
一般而言,城市新区与原有城市主体功能区相邻,其发展动力来自于主城对新空间的规模化刚性需求,接收来自主城的人口、资源输出,这需要新区定位精准,通过规模效应与提纯效应将城市原有的功能放大,使这种城市势能转化为自身的发展动能。相比于城市的自然蔓延,城市扩张的过程中,通过特定区域建设新区、新城,可以定向扩充产业容量...
流动世界的人与物:突破边界的城市史研究
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带动美国和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驶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新城市化转型阶段,城市化发展重心转向郊区,城市布局从高度集中到相对分散;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过渡,形成新的区域资源配置;城市与郊区的区别被淡化,两者从分离到统筹,形成新的一体化地域实体——大都市区。这个走向标志着世界范围内...
上海都市化180年·访谈︱牟振宇:地籍资料与城市空间变迁
牟振宇: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是在土地划分过程中以地块分割、合并、土地产权转移、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等形式来实现的。土地的空间形态不仅决定着城市形态的空间特征,而且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乃至城市的性质起着决定性影响和作用。近代上海的城市发展也是如此。上海城市化之前的土地空间形态是沿河分布,为典型的江南圩田空间形态,...
理论研究 | 从场所到场景:城市更新中的愿景认同与城市设计转型
文章从愿景认同的角度,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内涵与实践影响两方面回溯场所与场景概念的发展,比较了场所与场景理论阐释的两种不同的人地关系,前者强调对集体聚居地的根植性认同,后者强调对群体生活方式的建构性认同(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从场所到场景的思维转变,意味着城市空间的塑造正逐渐从关注场地环境本身的历史...
安树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与展望
区域重大战略,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是以关系现代化全局的重要城市群和流域为地域单元,以推进一体化、构建共同体为核心,聚焦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城市更新的品牌顶层设计和产业底层运营
根据《中国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在一定粗放低效问题。在用地约束条件下,过去“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和过度房地产化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已难以为继,需要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城市发展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改造方向,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从城市到都市圈 形成高质量创新和产业集群——陈宪教授在上海交通...
都市圈正在成为城市体系的核心与枢纽。编制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能够优化城市及城市间的空间结构,对产业集群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和生态协同治理等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伴随产城融合、产城人融合,职住关系趋于平衡都市圈是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城市集群或同城化形态。都市圈从大城市、中心城市...
专家探讨城市发展新思路:中国需要从“城市更新”进一步迈向“城市...
第一,地域体系空间会由于通信技术的出现快速地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国家在家办公的员工比例在急速增加。在通信技术影响下,城市聚集结构呈现“优势集聚,整体分散”的现象。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上表现为从圈层式走向了网络化结构,传统功能边界会变得更加模糊,而且空间功能会更加复合化。第二,当前短视频成为生活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