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时代的对话:“第一视点”的叙事策略
历史情境的再现不仅仅是一种叙事手法,更是一种深刻的历史与时代对话的方式。通过搭建叙事结构,让受众在情感共鸣中体验历史的厚重。《惟改革者进,GDP的绿色之变》讲述了习近平同志以改革推进“绿色浙江”建设的故事。全篇分三个段落叙事,第一个段落讲述了本世纪浙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污染的“成长烦恼”,针对这一时期的...
陶宗仪:中国古代历史叙事的雏形阶段
叙事身份说的就是叙事者在文本里的身份。《尚书》的叙事者大多就只管客观地记录历史,老老实实地刻画人物,通过实实在在地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情节来反映现实。司马迁传承了史学家不让历史失实、不让先贤帝王的事迹失传的史学传统。一方面呢,他保留了史官这个有着家族传统的身份,最大程度地发挥“太史令”的...
商榷《隳三都》的叙事细节:历史非虚构写作“合理想象”的边界在...
有一种观点是,历史叙事要容许“合理想象”,并借此为《隳三都》申辩。我其实并不反对所谓的“合理想象”,但需要厘清的是,合理想象其实是一种推论,它属于观点。历史作家当然可以表达观点、进行推论,有些脑洞大开的想象甚至很能启发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只是任何的想象与推理,都要接受是否合理的再评判。更重要的是,历...
王海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学理探源(1919—1949)
叙事是话语建构的主要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是指作为社会变革先导的知识分子围绕“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这一核心命题,建构扎根中国本土的概念、范畴、理论及话语。围绕现代化话语叙事,该时期知识阶层进行了多次学术争辩,促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概念的规范成熟以及衍生概念的初步建构,推动了中国“...
“中华民族”的这个定义,具有里程碑意义
《概论》关于中华民族的定义,完成了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中华民族的历史叙事。《概论》指出,中华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孕育,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实体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历经约400年的大动乱,不仅没有使中华民族的各个部分走向分殊,反而极大促进了各民族大交融,为隋唐以后中华民族在更广阔的范围走向统一打下了基础。明清时期...
为什么人类需要宏大叙事……以及其他叙事
但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集体叙事(collectivenarrative)是一个集体存在与行动的必要前提(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没有集体叙事,个体也将失去他的历史能动性(historicalagency)。因此,人类作为一个集体就必然需要一个宏大叙事,只是不再是启蒙运动强调西方中心和物质进步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人类及其道德感的提升为中心的新宏大叙事。对此,宗...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性叙事
在传统社会中,中华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创造了以儒家文化圈为主导的人类文明主流叙事。在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中,西方社会率先建构起人类现代文明的主体性叙事,中华文明未能及时完成文明形态转向和文明叙事更新,一度被西方现代文明所主宰和定义,被迫让渡了自己的主体性叙事。事实上,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同时隐藏着一场...
书评| 王琰:西西里的历史叙述——评刘皓明的《西西里访古纪行》
一言蔽之,形式—风格是本书的叙事特色,它离不开作者在古典学、艺术史方面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严谨细致的书写逻辑,不仅有助于读者掌握艺术常识,更有助于启发读者重新理解艺术的本质。2抒发怀旧情感《纪行》中所具身体验的古代遗迹历史久远,它们彼此关联形成一种复杂的空间历史叙事。作者对已经或正在消亡的古物表达...
“既不完全是虚构的,也不完全是纪实的”:电视上的历史
后现代史学理论家可能会认为,作为叙事的历史纪录片只是一种专业性的或制度性的实践的明确版本。海登·怀特令人信服地主张:历史学家应该认识到自己作品中的叙事冲动和策略。当代史学著作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与过去的接触充其量是印象主义的:“既然关于‘过去’的定义并不存在,那么我们当然只能通过表象来‘认识’它。”...
重构谈话场——我国文化类谈话节目叙事空间的纪实性转向
空间在叙事文本中发挥着思想的、社会历史的、认知的、存在主义的等多方面的意义,??叙事学研究中出现的“空间转向”既为叙事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又为叙事作品的创作实践提供了创新之源。在当前节目类型融合互渗的潮流中,部分文化类谈话节目通过叙事空间的纪实性转向实现了叙事内容、形式和意义多层次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