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启示
在我们党领导下,1947年5月,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步入全新发展时期。4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开创新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始终保持着政治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坚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
「文史英华」再读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
“大一统”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思想资源
其次,费孝通强调,“这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在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自觉的民族实体”,并认为应“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继续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从而为“大一统”观赋予了现代意义。总之,清代“大一统”观为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留下了...
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篇文章带你了解!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
江林昌:中华文明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深远影响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多元一体”格局有具体的演进发展过程,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考古学基础文化史是由人类创造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转变,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产者,动物的狩猎者...
...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言铸牢中华民族...
五是深化主体意识,着力构建中华海洋文化内外认同(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加强与世界重要文化互动,全面推进中华海洋文明认同,挖掘海洋文明与长江、大运河文化相关的历史联系,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国记忆点的重要文化主线和国际各国之间的关系。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过程为重点,全面呈现文化沿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共同体...
中华文明“包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生传播意蕴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历史与实践上证明共生交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可久可大的生存范式,亦即和而不同、不同而合的交往实践。可以说,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对内凝聚、对外自信的底气、骨气和志气所在。“包容性”是中华民族“和合共生”思想的本质属性,是讲好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故事的根本指南。
“中华民族”的这个定义,具有里程碑意义
《概论》指出,中华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孕育,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实体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历经约400年的大动乱,不仅没有使中华民族的各个部分走向分殊,反而极大促进了各民族大交融,为隋唐以后中华民族在更广阔的范围走向统一打下了基础。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确立。晚清,各民族协力推翻封建帝制,努力将传统...
我们经常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有一定针对性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从多源头、多族群、多区域,经过西周封建制大一统、秦汉郡县制大一统、隋唐和元明清的混合制大一统的不断整合与提升,而最终形成的。“多元”是指中华民族由多个民族或族群组成,“一体”则是指各民族在共同发展过程中,彼此融合、相互学习、不断中国化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对全球治理的启示
正在逐渐显现的多极化格局呼唤全新的全球治理框架。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治理实践表明,尊重每个国家、文明的平等地位,推动不同国家、文明协商合作,携手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未来世界长治久安的根本。更确切地说,全球治理的关键在于儒家意义上的小康和大同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