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刊丨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到《新青年》社旧址,唤醒新...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就在广州越秀的昌兴街26、28号是《新青年》社旧址所在地今天,让我们回到100多年前在北京东城和广州越秀遇见《新青年》杂志社翻转手机查看图片编辑/...
中国首家期刊博物馆9月7日在京开馆,收藏100多年前《新青年》创刊号
该馆位于房山区阎村镇,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收藏有100多年前的《新青年》创刊号原件等期刊珍稀版本3万多件,并首创全国第一条“期刊时空隧道”沉浸式文化体验等。在致力于期刊珍本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传承、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窗口。中国首家期刊博物馆落户北京房山9月7日上午,由...
东北抗联将领后人捐赠百年前《新青年》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近日,东北抗联将领宋国瑞之孙宋群向高密市的红高粱抗战馆捐赠了1917年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宋国瑞之孙宋群据了解,宋国瑞(1905年-1933年)原名宋振邦,字祥斋,又名宋琦,高密市夏庄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高密早期著名的共产党员之一;1926年7月,受中共山东地执委派遣考入中央军...
张宝明|当“名刊”遇见“名报”:《新青年》在《申报》上的广告运作
群益书社是《新青年》在《申报》上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广告主,在《新青年》前7卷中,群益书社在《申报》上对其广告推介多达120余次,其广告频次的变化也见证了《新青年》逐渐成为名刊的成长历程;自“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后,陈独秀与群益书社产生分歧,导致新青年社代替群益书社成为《新青年》第二任广告主,但由于新青年社...
100年前,“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空气”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刊物,不仅提倡白话,还是介绍新思想的先锋。它的原名为《青年杂志》,起初由上海群益书社发行,从2卷1号起改名《新青年》。文学方面,《新青年》登载了不少白话诗词作品,具有提倡和实验的性质;小说方面,鲁迅的《狂人日记》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孔乙己》突出了“被看/看”的叙事...
叶新:“五四”已经105年,记忆“新青年”钱玄同
据刘静的《钱玄同与<新青年>》称:1918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移到北京,并且由陈独秀一人编辑改为同人刊物,同人共同轮流编辑,直到1919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这实际上标志着《新青年》同人集团的正式形成。1918年参与编辑的共有6人,即每人编一期,其次序是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1919年参与编辑的6人...
从树德里再出发——上海黄浦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纪事
而在北京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一块写着“新青年社编辑部”的木匾,同样挂在位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的醒目位置。两地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作为《新青年》杂志编辑同人与进步青年的活动地,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不仅承载了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历史过...
《觉醒年代》再回北大,请你进校看!
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用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再现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揭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周月峰谈“梁启超系”与新文化运动
而且,《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均是北大同人的自家刊物,即使再热闹,多少都有点自说自话的味道。而《国民公报》《时事新报》《晨报》的响应,无疑带来了更多心理层面的支持。所以胡适才称之为《新青年》“征服了一块地盘”。不过,这一“地盘”过于庞大。“地盘”就意味着有秩序、有斗争,即使胡适认为“...
风云际会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 - 启明晨星--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几位友人的推荐下,蔡元培又翻了翻《新青年》杂志,决意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说来很巧,当时陈独秀就在北京。他与安徽同乡、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群益书社和亚东图书馆合并一事,来北京筹集资金,住在前门西河沿的中西旅馆。蔡元培闻讯,冒着风雪到旅馆拜访。却不料,陈独秀称自己没有在大学教过书,又没有什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