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发明筷子,竟不是用来吃饭的?长度为何是七寸六分?
筷子长度设定为七寸六分,意在提醒人们要节制欲望,不要肆意妄为,不要暴饮暴食,体现了古人克己复礼、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七寸六分的长度,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被视为宇宙间最基本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五行则代表了宇宙间的五种基本物质。筷子的长度,恰好是阴阳五行相互作用...
东西问丨赵晓星:《敦煌星图》与西方的宇宙观有何不同?
赵晓星:自古以来,人类对浩渺星空有着共同的向往与探索。无论是古人绘制星图,试图理解宇宙秩序,还是今人通过高科技望远镜、宇宙探测器等揭示遥远星系的秘密,这份对未知的好奇与追求,跨越时代,连接着人心。据相关专家研究推断,普遍而言,每一颗星星的位置、轨迹等,每隔2.5万年才会有一点微小的变化,《敦煌星图》...
易经:地恒动不止,而人不觉。古人2000年前就知道,论证精确
尸子,战国时期的著名哲人,李秀笔记最喜欢的就是他对宇宙的定义: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原来,中文的宇宙,就是空间和时间。上面这句话,表明了古人观测天地运行的规则,测天的运行,从牵牛这个星宿开始,而地的运行,则从毕昴开始。写到这里,不得不赞叹,古人对于天文的了解,是系统化,有规可循的,非常不简单,真...
古人是如何认识星空宇宙的?
古人是如何认识星空宇宙的?《诗经·国风》中曾写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火”其实指的是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它在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所以称为“流火”。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描写天象用以占卜、指导农事和咏志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早在文字出现之前,中国古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天文了。
二月二,龙抬头,承载着古人对宇宙的认知
在古代四神兽又叫作四象、天之四灵,属于远古星宿崇拜的产物。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三垣”、“四象”七大星区。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
星空向往:探索古画中的浩瀚宇宙
星空向往:探索古画中的浩瀚宇宙近年来,中国空间天文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飞天梦,中国人也从未停止过对浩瀚未知宇宙的探索。早在先秦时代,《老子》《庄子》《管子》等著作就明确阐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至汉代,对宇宙观的探讨更成为了思想界的主流,之后历代思想家、哲学家、天文学家...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都来自庄子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里,庄子似乎是最避世的那一个,人言庄子,总是“无为而治”,远离朝堂,与当今的躺平文化最为契合。但其实,庄子的思想也是最辽阔的。他不思考家国观,只思考宇宙观。日本学者蜂屋邦夫便着迷于庄子的宇宙观,他作书《庄子》,逐字解读庄子的思想。下文为他解读我们熟悉的《逍遥游》,在他的眼里,庄子所...
[北京日报]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时代意义
中华文明的宇宙观体现为一种有机的整体,古代先贤将生生不息的宇宙看作是有条理和运行规则的,体现为新生与旧生、此生与彼生交织而成的生命网络。本书从哲学角度解析了“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出中华文明宇宙观既体现了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探索,更映现了理解宇宙万物之道的生命智慧。
东西问·武夷论坛丨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如何启迪今人?
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臧峰宇指出,中华文明的宇宙观流传至今,既体现了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探索,更映现了理解宇宙万物之道的生命智慧,这种哲学思考至今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视频:东西问臧峰宇:中华文明宇宙观如何启迪今人?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博日历丨中国“追星”史:2100多年前古人如何观星?
古人如何探索宇宙奥妙?今天,一起认识二十八宿圆盘中国浑仪的始祖领先西方1700多年!众所周知,精密的天文学研究离不开精密的天体测量及相应的仪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浑仪元代又有了更加先进的简仪但在汉武帝之前人们依靠什么工具取得观测成果始终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