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山山|平台隐私政策的制度落差及因应之策
出于隐私保护的监督需求,美国和欧盟相继要求数据处理者将数据收集的范围、时间、方式、目的等内容通知用户,这种通知常常以“隐私政策(privacypolicy)”的形式公布。在某些法案中也存在“隐私声明(privacynotice)”的表述,二者经常混用。根据国际隐私专业人员协会(以下简称iapp)发布的指南,隐私政策针对数据控制者或...
【民法典小课堂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
为什么人大教授猥亵的事情涉及到人格权?
通过这些权利的保护,法律旨在确保个人的人身安全、名誉和隐私不受侵犯。2、范围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基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完整到更抽象的名誉和隐私保护。这种广泛的权利范围体现了法律对个人全面保护的目的。
民法典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第一千零三十九条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
刘权: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个人信息保护路径 | 比较法研究202402
首先,个人信息保护的告知同意机制日益流于形式。虽然我国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多元同意机制,但仍然无法有效预防信息风险。个人不仅缺乏足够的时间与耐心去认真阅读所要同意的内容,而且“就像处在计算机时代初期一样”难以完全理解隐私政策。源于小数据时代的告知同意机制已陷入困境,无法有效保护个人...
丁晓东:公开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中国方案 | 法学202403
美国将公开个人信息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与美国法的“大隐私”概念体系及公私二元划分观念密切相关(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与欧盟法严格区分隐私及个人信息保护不同,美国法虽然对二者进行保护手段上的区分,但在价值目标上将个人信息视为大隐私的一类,并常常冠以“信息隐私”或“数据隐私”的称谓。在美国法律体系中,一旦信息进入公共领域,即不...
互联网法治 | 数字经济视野下个人信息民事案件的审理现状与法律...
其中,隐私权纠纷案由占比最大,达到78.4%以上。2020年以前,自然人个人信息被公开、泄露,只能以隐私权纠纷、一般人格权纠纷、侵权纠纷等为案由立案追责。2020年修订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将个人信息保护纠纷作为单独案由后,该类案件数量逐渐增多,公民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后可以直接以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由进行起诉。
杨璐璐|论风险社会视域下预防性个人信息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
另一方面,私法路径难以对个人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私法路径中无论是民法上的财产权还是人格权,抑或按照信息自决权或隐私权对个人信息权益予以保护,都侧重于强调个人对个人信息的绝对控制,这与大数据背景下所强调的信息共享、数据流通等公共利益或其他法益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此外,从民法典中关于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侵...
维护企业声誉绝不手软!长城汽车官宣起诉“小迪快报”
一、名誉权的法律定义与保护范围名誉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对其社会评价所获得的社会尊重与公正待遇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具体来说,发表文章时若包含不实信息、恶意中伤、误导性言论等,均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