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没有制度
清朝,没有制度清朝虽然继承了明朝内阁、六部等各种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相当成熟的制度,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并且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说白了还是,清朝是部落政治,而部落政治的背后又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不自信。先说内阁。内阁是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由于后代不能承受巨量的工作而培养出来的...
明朝内阁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又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所谓的票拟制度就是一种内阁大学士参与国家政务的参议制度。这种制度是从仁宗、宣宗时期开始的,来自中外的奏章都可以内阁学士先用小票墨书贴于书面进呈皇帝,被称为“条旨”,也就是“票拟”。仁、宣时期,票拟还没有形成制度,遇到重大事情,还是召见大臣面议。直到明英宗即位后,内阁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明英宗即...
清朝监察督查制度的特点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在德法并用的监察思想影响下,创设出一套成熟的监察制度。都察院和六科的设置、调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督查工作的内容和变化。都察院作为清代监察的核心机构,为正二品衙门,且以右职为总督、巡抚的兼衔,都察院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文武官员,辨明冤枉,巡视京城内外,察核州府官吏”。都察院...
宰相制度和行政权力的萌芽可追溯到家臣制度,汉朝后相权逐步缩小
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左、右丞相,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为其属员。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挠政为名,杀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废丞相,使六部直隶于...
清朝选举:袁世凯当选内阁总理,黄兴获得选票
1911年,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度,但内阁成员中皇族过多,遭到当时人们的讥讽,称为“皇族内阁”,引发了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二、滦州兵谏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0月27日,滦州发生了“兵谏”事件。统制张绍曾、护理第三镇统制卢永祥、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共同向...
清朝“省、府、县”三级都有哪些官职,放到现今是什么职务
清朝的官职体系结构由于清朝是沿袭制,所以“中央官职”又包含内阁、军机处、和六部,相当于是在中央行政机构所属的官员,而“地方官职”则包含了“省、府、县”三级(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除了这三级,还有“道”和“厅”两个特殊级别的行政官职。“中央官职”多数生活在京城内,处理京城的事情,内阁是负责最高级别行政事务,而军机处...
末代帝国的离奇终结:清朝的最后三年
从这些记载细节来看,摄政王载沣似乎全程未曾干预过溥仪的行为。但从历史事实上看,此时的清朝确实命运将尽。因为溥仪年纪尚小,登基大典前,载沣已经借溥仪的名义颁布圣旨:“军国大事,全由监国摄政王裁决。即代朕主持国政,升降赏罚,一切听从监国摄政王的裁定。朕以下,应严格遵守遗诏,统一服从。”也就是说,尽管...
剖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变迁,在封建皇权的演变中带来了哪些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明朝的内阁制度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政治制度。在内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封建皇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演变。因此,研究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变,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更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清朝特殊的荫袭制度清沿袭明制,以科举考试作为主要选官途径,并标榜唯才是举。但是和其他朝代一样,清代也继承了“承荫之法”:对达到一定品级的职官和世爵人员,以及因为尽忠清室而死难的官员,颁布荫叙之制,分为恩荫、难荫、特荫三种。恩荫即皇帝推恩,令官员荫子入仕。恩荫始于顺治十八年(1661),“恩诏满、汉...
刘文鹏:论清代历史地位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设内阁大学士掌票拟之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明确赋予内阁作为中枢机构的制度化地位。但与此同时,清朝也对内阁政体进行了改造。其一,清朝在康熙、雍正时期,创立并完善奏折制度,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了变革。奏折产生之前,中央政务运行的主要行政文书是题本。中央部院大臣或地方大员的题本,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