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的产生,虽然加强了皇权,但却在机制上埋下了隐患
明代内阁制度的基本形成,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即命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从此以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制,成为一个稳定的官僚机构,并且明确规定其职责是“参预机务”。所以从职责和名称来看,明朝的内阁制度,...
从张居正的悲剧人生看明朝的内阁制度
所以,宫廷和百官的信息资源都在向内阁集中,内阁充当了六部等部门和皇帝之间信息的链接者。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皇帝又人为给内阁和宫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那就是太监群体。最初时,皇帝还能自己“批红”,后来由于精力的下降连“批红”的权力都下放给了太监,明代有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其实很好理解,当...
明朝唯一无为而治的皇帝,虽然荒淫好色,但却是大明的黄金时代
明朝大臣入内阁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吏部尚书原则上就不入阁。因为吏部乃六部之首,掌管官员的升迁考核,要是让吏部尚书再兼内阁大学士,其不仅拥有处理机要之务,更有察查官员任用的权力,等同于真正的“宰相”。可隆庆他宁愿背上忤逆祖宗家法之名,也要这么干,可见他对高拱的信任。高拱一当上首辅重点关注在军事问题...
文史丨权倾朝野、斗争复杂?明朝官场究竟什么样?
作为出自民间的君主,明太祖对元朝复杂来源的官吏不恤民众有着切身体会,故而构想以儒学士人作为官僚的主要来源。对于拒绝出仕的士人,明太祖则予以严惩。据《大诰三编》记载,儒生夏伯启叔侄自残身体以逃避入仕,明太祖对其施以刑罚,并明确表示这一处置是为了杜绝仿效之风。在明太祖的理解中,出仕是士人的义务,士人并没...
两京制下的南京六部,虽然没有皇帝坐镇,但职权一样重要
除了赋税的征收,南京户部还需要管理和收藏记载全国户籍、里甲、徭役等情况的黄册,且每十年更定一次,全部都由南京户部负责统计和管理,这可是关系到明朝的赋税来源,因此明朝对这件事相当重视,根据统计,明末南京户部收藏的皇册已经有近一百八十万余本。当然,南京户部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职责,这就是负责全国的盐引勘合...
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出版,附后记:作者对明代...
书名: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著者:方志远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品牌:大学问出品出版时间:2024年3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
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另一个身份,是大明朝第一权臣
也就是说,理论上,宰相是天下官员的首脑,权力极大,可以任免官吏,独立决策国事,甚至可以与皇权抗衡。因此,即使皇帝必须尊重宰相,也免不了猜忌、防范和削弱宰相的权力。在汉朝时,宰相朝拜皇帝时,皇帝必须回礼,到了唐朝时,宰相在皇帝面前还有座位,到了两宋时只能站着,到了明朝时,宰相这个职位就不存在了。...
温和天子的另一面,明孝宗的强势和狡黠
孝宗认为内阁根据他的意图直接拟旨,“令东厂具所缉事题本批行”,即内阁在东厂缉事揭帖的基础上票拟,(明朝内阁只有建议权,无权直接奏事)。但这次召对结束后,内阁又退还了孝宗交给他们的东厂揭帖,理由是“都察院本既已批出,东厂揭帖又不可批行,须待会勘至日再议”。
儒士入宫、内书堂教授:明代内臣知识化的两条主要途径
知识化是明代宦官全面参政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明代中央决策系统“以内制外”权力结构的基本保障。明代宦官的知识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儒士的自宫或被强行阉割入宫,二是设内书堂对小内使进行系统的教育。儒士自宫及被强行阉割入宫虽然明代屡颁自宫禁令,对自宫男子及其亲属也有惩罚性条例,但自宫者一直是明代宦官的重...
田澍|神宗即位与皇权弱化:晚明政治的开端
章嵚认为党争是明亡的一大主因,“其祸要自居正当国始之”,“居正以前,言官所争者为公是非;居正以后,则所争者为私是非矣!”黎东方也认为:“党争的根源,是内阁与六部的权力问题。张居正当国之时,把六部的实权归入内阁。张居正一死,六部便颇想从内阁手中,取回原有的实权。而六部之中,对内阁首当其冲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