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术距离我们有多近?克隆狗、猫早已普及,几万美元一个
克隆技术可以说是在夺天地之造化,也算是人类破解基因密码的证据,但是这种技术却十分的危险,这一点很多科幻电影中都有演绎。但是如果在完全可以掌控的条件下合理运用,那将成为人类发展的提速利器,还是希望克隆技术在未来能够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一个新的隐患。
科研人员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首批16头濒危白系五指山猪
科技日报记者王祝华5日,记者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获悉,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利用冷冻保存5年之久的白系五指山猪耳组织样品,通过细胞解离复活技术,结合核移植克隆技术,获得首批体细胞克隆猪共16头。这标志着濒临灭绝的白系五指山猪资源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品种开始得到群体性恢复。五指...
AI声音克隆,是技术的进步还是人类的威胁?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AI声音克隆技术也不例外。当我们欣赏这项技术所带来的便捷与进步时,也需要警惕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以确保其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用好克隆技术,保护濒危牛种
2022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和藏渝两地决定通过活体保护、体细胞保种、动物克隆复原等技术,对处于濒临灭绝状态的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实施抢救性保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牵头申请了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围绕高原牛种活体保护、体细胞保种、克隆复原等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动物克隆技术是保护珍贵地方品种资源的最后一道...
克隆技术能帮我们复活恐龙吗?
不论是电影还是现实,复活恐龙的核心无疑都是生物学,更准确的说是遗传学和克隆技术,其中遗传学的真正科学起源是19世纪的孟德尔对豌豆植物的研究,而克隆技术,旨在重现一个生物体内的基因组,可以追溯到1885年德国科学家汉斯·德里施的实验。不过克隆技术的真正突破是在发现DNA之后了,瑞士研究员弗里德里希·米歇尔于1869年...
中国科学家克隆猴技术取得突破,存活时间首次超过两年
IT之家1月17日消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在克隆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克隆的一只猕猴成功存活了超过两年,成为史上存活时间最长的从成年细胞DNA克隆出的灵长类动物,相关研究论文已于1月16日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该研究的研究人员包括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研究...
童第周:开创中国克隆技术的先河
童第周:开创中国克隆技术的先河童第周(1902.5.28—1979.3.30),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海洋科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1902年出生于浙江鄞县,1927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1930年,童第周赴比利时比京大学留学,并于1934年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面对日本侵略威胁,童第周...
孙强/刘真/陆发隆团队开发克隆猴新技术,创造出首个活到成年的克隆...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神经所)孙强、刘真等人使用体细胞核移植(SCNT)首次创造出克隆食蟹猴,证明了克隆猴的可行性,拉开了克隆猴研究的大幕。但到目前为止,克隆大多数哺乳动物物种的效率仍极低,胚胎和新生动物死亡率很高。在恒河猴中,目前有一项研究报告了成功的体细胞...
中国科学家首次克隆恒河猴活到成年!新技术可用人类辅助生殖
SCNT可以将一个成年非生殖细胞的DNA从预期的克隆体转移到一个来自已去除DNA的供体的卵细胞中。1996年,这项技术成功地从一个成年细胞中克隆出了第一个哺乳动物——多莉羊。从那以后,老鼠、兔子和狗等其他物种也被克隆出来,但克隆灵长类动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2018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食蟹猴,这是第一批...
科学家提出新型空间转录组学技术,或能预测免疫细胞作用机制
SpatialVDJ技术不仅能够获得克隆信息,还可以用于全面地了解B细胞高度动态的成熟过程。实际上,B细胞在重新被激活后,会大量扩增并筛选出具有特定克隆的、更高亲和性的B细胞。“在该研究中,我们使用人类扁桃体作为实验载体,获得大量的T和B细胞受体序列,证明了该方法良好的富集能力与应用潜力。”林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