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生活的“舞台”上深耕
舞台艺术包罗万象。话剧《雾蒙山》《塞罕长歌》、评剧《从春唱到秋》、河北梆子《六世班禅》《李保国》……剧作家孙德民沉醉于舞台艺术,以非凡的毅力和才情创作了一部部经典作品,其“重耕”的创作理念为戏剧评论界所关注,而且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新时代,对戏剧发展和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题...
关汉卿:我国元杂剧奠基人
古代戏曲发展到了元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文学艺术,都是代表了当时时代的文学成就。元杂剧的兴起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这为元杂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元代城乡经济的繁荣,胖元代的城乡居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来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求,这里就包括娱乐方面的需求,...
赵红娟:感愤时事,托古慰志——茅维杂剧新资料的发现与内容探究
笔者最近发现3篇有关其杂剧创作的新资料,即《凌霞阁新著总引》《已矣乎戊寅秋孟跋<没奈何><贺声钟>诸剧》《凌霞阁内外编词评引》,这不仅可使其杂剧创作数量由原先的8个增加到21个,而且可以探知其中10剧的基本内容,以及茅维杂剧创作意图。这个发现的更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使茅维杂剧创作数量跃居明代戏曲家前列...
玩儿“谐音梗”,关汉卿才是真高手
这些语音特色常以谐音形式灵活运用于元杂剧之中,可谓是中国文艺里的“谐音梗”先声,为戏曲艺术注入了丰富的民族风情。关汉卿的《调风月》中,有句“双撒敦(亲戚)是部尚书”。这里的“撒敦”一词,源自蒙古语,意为亲属。在李直夫的《便宜行事虎头牌》中,有“我也曾吹弹那管弦,快活了万千,可便是大拜门(子婿礼)...
赵红娟:自我投射与时事缩影——茅维杂剧探究
茅维文学创作最有成就的是杂剧,其杂剧集《凌霞阁内外编》包含杂剧十五个[1],惜已不存。现存杂剧八个[2],即《苏园翁》《秦廷筑》《金门戟》《闹门神》《醉新丰》《双合欢》《春明祖帐》《云壑寻盟》,前六个收入清顺治十八年(1661)刊《杂剧三集》,后两个被笔者发现于明刊本《茅洁溪集》中[3]。《...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送给孩子们)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三、唐代文学(一)唐代诗歌1、初唐(618—712)唐建立至唐玄宗即位,近100年。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英姿逸发的少年天才。骆宾王生七岁即能诗,被称为“神童”。杨炯年十岁即...
90岁获终身成就奖 川剧剧作家徐棻:搞了一辈子戏 再苦都是一种快乐
今年10月,由她编剧并任艺术指导的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这是对川剧传统戏《庆云宫》的故事新编。徐棻回忆说,60多年前,在看了《庆云宫》中的《阖宫欢庆》《别宫出征》两折以及《三瓶醋》等传统戏后,十分反感,她从来看不得女性在男权的重压下自愿低头,纵使感情被践踏、尊严被蹂躏,却依然只...
大戏看北京丨相约剧场,共赴第八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
它基于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旦》的基础上整理改编,这也是此题材首次以昆曲的形式进行演出。在全剧的音乐中,实验性复原了京高腔的片段加入其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旋律也是由京高腔变奏而成,最大程度展现北方昆弋的风格气势。在基于元杂剧的基础上,展现其本身蕴含的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
元代杂剧大家关汉卿,写起散曲来也一样了得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杂剧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另三家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他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今存18种,其代表作是《窦娥冤》,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哭存孝》、《陈母教子》等。
关汉卿(元代 戏曲作家 运城)
[1]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