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岩|私密艺术:战国贝壳画所重构的中国绘画史
以寻常的眼光看,“画荚”其“与髹荚者同状”,借助于类似小孔成像的装置,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却可以看到“龙蛇禽兽车马”等万物之状。这类故事的具体情节固然出于虚构,但精工细作的技术挑战,以及图像特殊的呈现和接受方式,都能在贝壳画中得到验证。结论战国是从以青铜器、玉器、漆器装饰为代表的装饰性、抽象性...
点亮前沿科技的“光”(开卷知新)
从盘古开天地到后羿射日,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光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论述了光的产生和性质,甚至描述了小孔成像现象。如今,光既是科学前沿又是应用前沿,与光有关的先进科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光通信、量子通信还开创了人类通信的新前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大气—海洋—陆地观测领域的重...
光线、光波、光子和量子密码:历史和物理的多重启示(上)| 量子世纪...
公元前400多年,墨子及其门徒撰写的《墨经》中有大量的光学内容,包括小孔成像,描述了物体经小孔成倒像、光沿直线传播等光的性质;也包括镜面成像,描述了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公元前424年,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喜剧《TheClouds(云)》里提到“点火的透明石头(finetransparentstonewithwhichfiresarekin...
短史记丨墨子发现小孔成像这件事,含金量如何?
“本条《墨经》文字不仅描述了小孔成像的情形,而且指出了光线的直线行进性质。”②这一发现,与当时的其他文明相比,确实超前。有人说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光沿着直线传播”,并不为过。图:《墨经》小孔成像示意图遗憾的是,这种超前发现,并未能够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知识,而是很快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埃深处。
为了固定眼前的图像,人类都干了什么?
墨子和学生进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并指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同时还解释了物和影的关系:“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光线照到人,人体所反射的光线好比箭射那样直线前进。这样,人的下部...
关于对陕西省第五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暨教育...
根据《关于举办陕西省第五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陕教保办〔2020〕5号)安排,经学校报送、县区初赛、市级复赛、省级评审和电话复核,陕西省教育厅拟对遴选出的704件优秀作品进行通报表彰(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现将作品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1年5月13日至20日。
来看看影像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大约2400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并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
墨子发现小孔成像这件事,含金量如何?
“本条《墨经》文字不仅描述了小孔成像的情形,而且指出了光线的直线行进性质。”这一发现,与当时的其他文明相比,确实超前。有人说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光沿着直线传播”,并不为过。图:《墨经》小孔成像示意图遗憾的是,这种超前发现,并未能够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知识,而是很快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埃深处。
作为宇宙信使的X射线
在早期非成像的X射线巡天中,只有最近和最亮的AGN被探测到。爱因斯坦天文台发现几乎所有AGN都是强X射线辐射源。AGN的X射线一般都显示出短时标(几个小时到天量级)的光变。这一观测性质表明X射线辐射区很小;由事件因果律可以限制其尺度c×Δt(Δt为最短光变时标)...
公基常见考点之“光”
A.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光的色散C.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从人眼发出的光照到了物体上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谈解析A项: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A项错误。B项: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