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墨子的一个超前实验
“小孔成像”是一个物理现象:用一个带有小孔的隔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体之间,当光透过小孔,墙体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实像。如果前后移动隔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世界上第一个做这个实验的人,是我们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墨子的超前发现...
西方:这个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墨子:都是我玩剩下的
“小孔成像”是一个物理现象:用一个带有小孔的隔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体之间,当光透过小孔,墙体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实像。如果前后移动隔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世界上第一个做这个实验的人,是我们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墨子的超前发现...
光线、光波、光子和量子密码:历史和物理的多重启示(上)| 量子世纪...
公元前400多年,墨子及其门徒撰写的《墨经》中有大量的光学内容,包括小孔成像,描述了物体经小孔成倒像、光沿直线传播等光的性质;也包括镜面成像,描述了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公元前424年,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喜剧《TheClouds(云)》里提到“点火的透明石头(finetransparentstonewithwhichfiresarekin...
短史记丨墨子发现小孔成像这件事,含金量如何?
他不相信段成式“海翻所以影倒”的怪力乱神式的解释,但他自己把“小孔成像”与“凹镜成像”的原理归为一类(与阳燧一也),却也是错误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在于光的直射,凹镜成像的原理在于光的反射,其实是两类不同的光学现象(许多科学史著作称沈括正确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误)。而且,用“凹镜成像”来解释“小...
你要是不懂小孔成像 那摄影是白学了
一、小孔成像公元前5世纪,中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记载了有关光的特性和反射现象的观察思考,并记录了光通过小孔在平面上形成倒立图像这一现象。在西方,大约公元前33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有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并在其授课的课本中提出了暗房的概念。
她选择站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面
她笔下的人物,不想负重,都有背弃世俗的边缘色彩(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在那些俯拾皆是的亲密描写里,我们真正发现了:身体,才是小说人物交流、言谈、联结与思考的真正载体。鲁尼是在床笫之间,对宏大进行一种不对称的“小孔成像”。小说的幸运结局,实质是“背对世界”的漠然,它或许不是更保守了,而是更决绝了。
120多年前的贺兰山苏峪口什么样?这位俄国人拍了下来…
铭刻历史,最为直接的形式莫过于影像。而纵观中外历史,人们对光影成像皆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热忱的追求,战国时期的《墨经》中便记录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之前对小孔成像的探索与理解。于是,在东西方不断追逐与探求的过程中,摄影技术于1827年产生实质性突破,拍摄出了人类第一张照片《鸽子屋》。1844年,摄影技术才成熟不久...
浅聊一下摄影发展简史前史
最初的概念——小孔成像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景障内也。”墨子认为光线像箭一样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例如屋外站...
俯听民间声 仰叩皇城心
把地域历史遗存的人、物、事放在“文化自信”这个大背景中,通过小孔成像,提炼其精神实质和社会普教意义。比如:《建安堡的伤痛》文末,作者有话:“终民国之历史,虽然表面上是把封建的幌子摘了,但实际上骨子里,在对待老百姓上,国民党统治者同朽败的清王朝如出一辙,他们没把老百姓当一回事。结果,老百姓最终也没...
多元化课堂打破学科界限 |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Steam课程回顾
在《探究小孔成像的奥秘》课上,同学们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照相机和投影仪,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共同揭开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滑轮及滑轮组》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阻力臂是动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杆。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可构成滑轮组,滑轮组不但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