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晚年凄惨遭遇,皆是挚友章惇所为,他们为何会反目成仇呢?
这让章惇伤透了心,即便苏轼没有参奏章惇,但在他看来苏轼的行为,无异于抱薪救火。而这也为后来章惇重新还朝,并对苏轼进行的一系列打击,埋下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伏笔。最终,苏轼在晚年时期,饱受贬谪和颠沛流离之苦,其实这些都是章惇对他的报复。结语公元1101年,64岁的苏轼再度接到朝廷调令,命其从荒无人...
苏轼诞辰987年,他是如何度过人生“至难”时期的?
“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年仅26岁的苏轼(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日,公元1037年1月8日——编者注)在《思治论》中提出疑问。苏轼用自己起伏波折的一生给出答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他写下“天下第三行书”与千古雄文《赤壁》二赋;晚年被贬惠州...
苏轼晚年被贬岭南,吃荔枝上头后写下千古名篇,后人为此争论千年
有人认为,是先有了苏轼的名句,后被粤语区的百姓误传;也有人认为,惠州原本并无此谚语,正是苏轼的名句流传后,百姓根据荔枝易上火的特性,创造了一个新的谚语。无论如何,“吃荔枝上火”的说法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而其源头很可能正是苏轼的这首《食荔枝二首·其二》诗。结语在苏轼品尝岭南荔枝之前,中国的医药典...
蓬莱阁作证:“老泉”就是苏轼晚年自号
综上,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在江西都昌南山岩壁上题写了“野老泉”。元丰八年(1085年)十月,苏轼在山东登州蓬莱阁钦印“东坡居士老泉山人”,自号“老泉”的轨迹清晰可见。难怪元丰八年(1085年)六月,苏辙在江西都昌南山见到“野老泉”不但见怪不怪,应是心领神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
为什么是苏轼?向外国人介绍苏轼要比介绍杜甫更容易丨东坡大家讲
所以苏轼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前辈和典范般的存在。”周裕锴说。艾朗诺提到,他最近研究苏轼晚年被贬广东惠州、海南等地时,有很多当时苏轼的仰慕者,会从江南一带走路到遥远的沿海探望苏轼,有些人甚至去了不止一次,这在他看来大为震撼,“可见当时的人已经有多么尊敬他、佩服他。”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不胜枚举,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极具禅意,也可以是看作是苏轼的终极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因为苏轼晚年是笃信佛教的。庐山风光苏轼去庐山的因缘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在黄州接到朝廷新的任命书,到汝州任团练副使。四月,他告别黄州赴任,经过江西...
台词丨《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苏轼 苏辙·上
康震:第一次分别,这是苏轼要去凤翔为官了。苏轼(48岁)中年时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经历浮沉,在黄州我成了东坡。撒贝宁:这应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黄州时期的苏轼。苏轼(62岁)晚年时期:62岁,我来到了这天下之南,这里的风土人情我很喜欢。
王安石的最后时刻:宿敌苏轼、司马光做了什么丨新知
虽然王安石晚年的处境比较凄凉,但在半山时期还是结交了一些朋友。王安石与以往的政敌苏轼,也终于在晚年达成了和解。王安石在半山园有一邻居兼好友名为杨德逢,号湖阴先生。著名的《书湖阴先生壁》就是王安石在杨德逢家的屋壁上写的。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苏轼的书法“刚健含婀娜”而米芾则提倡自然率真和变化
苏轼晚年向往平淡深远之美《书黄子思诗集后》中说:“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钟、王之法益微。”《书唐氏六家书》中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
...形塑一个大文豪?北大教授赵冬梅深度讲解苏轼“过岭”|东坡大家讲
赵教授提到,苏轼生于仁宗中期,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世界观的形成与行为方式的养成得益于北宋第二代代表人物的关怀提携。在苏轼最年富力强的年纪,经历王安石-神宗的大变法、太皇太后摄政(含司马光18个月的短暂执政)、哲宗亲政三个时期。总体来说,苏轼政治生涯所处的时代,正是处于北宋“恶性分裂”的时期。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