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琬容|19世纪比利时汉学家哈雷兹的汉、满《易经》翻译
第二个阶段是是一位不知名的作者从这些素材和他自己的思考中提取了一系列的句子和短语,形成了原始的《易经》。第三个阶段是文王之后的变革时期,《周易》从一部箴言集(Recueildemaximes)转变为一本占卜书。哈雷兹认为理雅各与霍道生的翻译依据的是第三个阶段的《易经》,也就是根据当地注释者的解释所做的翻译...
飞鸟集超越版一分钟读一首,第156首新译:大小与中等
郑振铎先生译文“大的不怕和小的同游。居中的却远而避之。”其中“同游”用词不准确。——可比对欣赏第172首。(看过第172首就知道为何三个词还可指物,尽管该诗只是运用了比喻性的说法,也还是提供了一个类似的例子。)诗句另译:伟大者与渺小者同行,无忧无惧。那不大不小的居中者,冷漠远离。类比延伸阅...
雷慕沙:法国专业汉学第一人
答案是典籍翻译。雷慕沙为后世留下了一批典籍译作,其代表作包括法译本《中庸》《真腊风土记》《玉娇梨》等,在欧洲学界和文化界影响较大。在雷慕沙所处的时代,欧洲人对东方文明开展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是文献学方法,即以研究东方语言和文献为中心,以解读古籍作为开启东方文化与文明秘密的钥匙。受此影响,雷慕沙对中...
北京出版集团每周新书新作(2024年10月27日—11月2日)
《漏船载酒忆当年》是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自传,本以英文写成,本书是其中文译本。杨宪益在全书结束时写道,“我无意写一部流浪汉小说……我确实希望我的自传能免除那种自恋癖和自我吹嘘的不良倾向”,也“无意写一部政治性的自辩书,因为我对我以前的所作所为并不感到羞耻或遗憾”。别具会心的读者,更不妨将它看...
陈力卫读《翻译与近代日本》|明治日本的翻译面向
一这本《翻译与近代日本》是以岩波新书1998年版为底本翻译的,原著作者是日本知识界两位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丸山真男和加藤周一。正如书前岩波书店编辑部所写的出版说明和加藤周一后记中所述,该书源自二人共同编辑《日本近代思想大系》第十五集《翻译的思想》期间,加藤前往探望病中的丸山时就相关问题的交谈讨论,可以...
辜鸿铭自译歌德诗句
就翻译而言,辜鸿铭不仅翻译了德国诗人歌德、英国诗人柯珀的诗歌,还把《大学》《中庸》《论语》等中国古代经典译成英文(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李大钊认为中国能出现辜鸿铭,“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如此铿锵有力的表白,说明辜鸿铭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值得永远铭记的人物。
学林随笔|从“thé”到“香槟”,从路易十四到康熙皇帝
这一时期,中法之间的民间来往也在发展。1872年,法国方面在上海徐家汇建立观象台,后在佘山建立天文台,首任台长是能恩斯。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台,它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方科学在华的传播。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国的影响力持续提高,汉学继续发展,《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典籍陆续得到翻译和传播。著名的汉学...
孟院荐书|曾振宇主编《四书通解》出版
第一部由外国人翻译的《论语》英译本,由拉丁文转译而来,初版于康熙三十年(1691);马歇曼(JoshuaMarshman,1768-1837)于1809年出版的《论语》英文节译本,乃第一部直接由中文直译的《论语》英译本;第一部中国人翻译的英译本,则是辜鸿铭于1898年出版的译本。迄至今日,“四书”英译本已不下十余种。
从凡尔赛瞥见“中国风”
欧洲的中国风,就分了八章来解释,因为在每个国家和不同时期,哪怕只是在法国,从巴洛克、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从舞台剧到园林,从家具到纺织品、壁纸,中国风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传播和演变着,“不局限于某一特殊的艺术媒介或特定的时代风格,它是一种广泛的文化艺术诉求,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伴随着欧洲文明一起...
[光明日报]郑梦娟:《论语》的欧美早期传播史
其传播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学习、翻译《论语》等典籍,译文种类相当丰硕;第二阶段是编写各种含《论语》内容的通用型或专用型中文教科书,帮助学习者增强书面语能力;第三阶段是在传教士汉学带动下专业汉学发端,《论语》等典籍被作为汉学或中文专业开展研究、实施教学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