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乡村令人羡慕铁饭碗工作,当初人人抢着干,现无人问津
在六七十年代,成为一名汽车司机是非常困难的,必须通过单位的严格选拔,包括身体检查和各种技能测试,非常不容易。那时候的司机,得通过一年的学习和考试,包括交规、机械知识等,才能最终拿到驾照。七十年代,做司机真是一份金饭碗。那个时候,汽车非常稀少,大部分都是单位的车。自行车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司机在社会中...
聂荣臻晚年写回忆录:三件事不愿再说,真实想法令人敬佩
聂力在回忆录中说,聂帅是在睡梦中不知不觉仙逝的,死前一直头脑清醒,极少犯糊涂,医生说他,脑子像是六七十岁的人。这大概就是做人厚道的聂老的福报吧。
活动预告 | 5月15-19日,北京「做書图书市集」见!(附100家品牌的上...
《当卡夫卡迎面走来……:一本回忆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作者:[德]汉斯-格尔德·科赫(Hans-GerdKoch)译者:强朝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品方:索·恩出版月:2024-5页数:267定价:79.00装帧:精装《当卡夫卡迎面走来……:一本回忆录》是弗朗茨·卡夫卡的朋友、亲戚和熟人对他的回忆,...
《纽约客》年度好文:藏在奥地利别墅里的“儿童实验中心”
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在他1985年的回忆录《收集证据》中描述了他在母亲将他尿湿的床单挂在俯瞰街道的窗户外时所经历的羞辱,他写道:“来吓阻其他孩子,让他们都看到你是什么样子!”诺贝尔奖得主艾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作品深入探讨了奥地利的儿童养育,她的1983年小说《钢琴教师》中,主人公是一个在三十多岁仍然与母亲同...
2017年王海容病逝,她一生没有结婚,去世那天还有点特殊,为何?
然而,回溯至六七十年代,她却是公众视野中的常客。她频繁亮相于报纸头条与电视黄金档,常常跟随在毛主席身边,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红色贵族”,特殊身份王海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祖父王季范,是毛主席的表兄。作为一位有声望的无党派学者,王季范于20世纪50年代担任政务院参事,后又任全国人大代表。
毛升评柯文回忆录︱在中国发现历史2.0版
从研究王韬开始,柯文就注意到了中西文化的相同之处,自此以后,弱化文化差异,强调普遍人性,是他的著作一以贯之的主题,也是他的回忆录试图分享的一个主要心得(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在理论上,因为社会学的底色是西方中心的现代化理论,他也和不少同时代的美国同行一样,放弃了六七十年代曾一度风行的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做法。他转而...
70年代农村,水库挑泥巴挣工分的1天
老父亲的回忆录:70年代农村挖水库挑泥巴挣工分的1天——20190305父亲是一位十分节俭的老人,快70岁的人了,见到路边的矿泉水瓶子,也会忍不住捡起来,拿回家攒到一起卖钱。看到吃没吃完留下一堆剩菜,就会抱怨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70年代的艰难生活,不懂得珍惜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诸如此类,想必年纪相...
《无声的群落——文革前上山下乡老知青回忆录》序
《无声的群落——文革前上山下乡老知青回忆录》序■刘小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共有1700万以上的城镇知识青年在官方组织下走向农村和边疆。这场被称为“上山下乡”的运动,不仅改变了一代知青的命运,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知青这一庞大群体中,除了人们熟知的“文革”中下乡知青,还有一个“无声的群落...
新版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面世
近日,《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新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章含之迄今最完整的回忆录,书中所有照片图说均由洪晃亲笔撰写。在这本回忆录里,作者拨开时光的重重云烟,细叙昨日旧事残梦、人生的起起伏伏,抒发了作者对丈夫乔冠华、父亲章士钊的怀念之情,回忆了父亲的同乡和老友毛泽东,也记录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领域...
六七十年代农村每月有多少口粮?1968年12月22日上山下乡运动开始
六七十年代农村每月有多少口粮?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开始。很多知青回忆当年的生活,都会提到同一件事,吃不饱肚子。一个老先生回忆:我们知青在煤窑上,主要就是搅把,每天都要干上八九个小时的重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