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与历史|理解唐朝,理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单纯说“唐朝的统治集团是关陇集团”或者“唐朝是拓跋国家”都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需要基于这些史实的全新的唐朝历史叙述。从游牧视角看唐朝这一课题暂且搁置,“关陇集团”也好,“拓跋国家”也罢,这些看法都与研究者的立场密切相关。在中国空间中展开的历史,究竟是借助中国的汉字文化考察,还是用更加广阔的视野将其定...
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写的,而不是历史教授写出来?
毕竟喜欢看看历史书的大众都不是真正研究历史的,明朝那些事儿读起来的确比与教科书式的历史书有意思的多,我们读读历史并不是为了吹吹牛,和人闲谈的时候钻牛角尖,要真认真起来恐怕没有几本史书叙述的能与历史的真相完全一致。
虞云国:在所有拙著中,无论版次抑或印数,本书都是排序第一
这种形式并非简单投合读者的阅读趣味,富有历史感的配图本身就兼具历史叙述的功能,不仅能为文本叙事提供直观的形象,有时还能有效补充文本叙事未能彰显或无心遮蔽的历史信息。初版《细说宋朝》没有插图,自第二版起,出版社代为配图,但效果似乎有欠理想。一是除帝后大臣像外,事件性插图都出自今人手笔,致使历史感流失。
徐良高: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
阐释是史学家面对史料和考古遗存现象的首要任务,只有通过阐释,那些考古发现才具有历史价值,成为我们构建历史叙述的有用材料,否则永远只是一堆材料,构不成历史学的一部分。正如德国历史学家约昂·吕森所说:“仅仅学习历史事实是没有意义的,历史永远是阐释的结果。”所以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教授科林·伦福儒说:“寻找考古...
桑兵|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
研究历史科学中的中国的一部分,也就是用了科学方法去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乍看上去,这与胡适的意思并无太大区别,不过顾颉刚是在回答近来常有人说“我们应当研究科学,不应当研究国学,因为国学是腐败的,它是葬送青年生命的陷阱”的批评时做这番表述的,他强调“在故纸堆中找材料和在自然界中找材料是没有什么高下的...
《千里江山图》:在空间中缔造时间,新时代的革命历史想象
有意思的是,作为新时代重启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千里江山图》却是一部具有浓厚城市文学气质的小说(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小说中,“千里江山图”指向了中共领导层从上海转移到瑞金的计划(从中共党史角度看,这正是“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的推行)。但从叙事上,《千里江山图》体现的则是站在城市叙述革命史的倾向。不能将《千里江山图》...
华夏,夏字是夏朝,华是啥意思?真相:并非“华族”,和“虞夏”有关
近年学术界对这一认识越来越重视,故叙述中国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也更多地溯及有虞氏时代的历史。在先秦学者的意识中,上述“四代”的历史实际上是分为“虞夏”和“商周”两个单元的,一为古代史,一为近代史,上引《墨子》与《韩非子》之文都表现出这种意向。《礼记·表记》以“虞夏之质”与“殷周之文”对举...
《鲲鹏击浪》《问苍茫》等革命历史题材剧走向“青春”
12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献礼作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剧目《鲲鹏击浪》《问苍茫》相继开播,再掀革命历史剧追剧热潮。近年来,《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光荣与梦想》《破晓东方》《大道薪火》等革命历史剧不断涌现,这类剧集的创作特征正转向“青春”叙述:叙事角度更新颖、伟人刻画更真实、演员储备更丰富...
高明勇对话孙江(下):记忆研究最重要的目的是抢救个体经验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续的血雨腥风给不同阶层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在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来临之前,法国人原本想以和解为主题策划纪念活动,后来发现不同记忆和不同观点的人之间的隔阂太大,最后干脆各行其是。实际上,19世纪下中叶以后,法国历史叙述的主旋律是在抚慰伤痕、建立民族的共识。
为古城绘制详细丰富的历史图谱——《品读正定》的多重读法
他说的“农民”当然是比喻性质,意思指的是那些对本土的生活细节、本地的掌故和当下发生都了如指掌的人。在我看来,写下《品读正定》的孙万勇先生身上就有这样的“农民性”。曾在正定生活、工作过的他,实在熟稔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发生,他对本地的历史掌故了如指掌,也对本地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演进了如指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