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居正的悲剧人生看明朝的内阁制度
于是,内阁的的权力比重就逐渐被加重。此后,明朝的奏章就先到了内阁手中,内阁阅读完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向皇帝提出几条建议,称为“票拟”,皇帝觉得可行就撕掉“票拟”条子,自己用红笔写出正式决策意见,称为“批红”。此时的内阁由于有了“票拟”的权力,已经比在太祖朝时干专业秘书的活上升了好几个层级,...
明朝中期内阁与宦官近半个世纪的权力斗争,内阁为何一败再败
不过朱棣依然把原来宰相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只是将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仍在六部,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互不统属,此时的内阁性质上仍然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直到朱棣中期以后,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无暇操持内政,很多意志由内阁落实,所以内阁职权渐重,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1425...
明朝内阁根本不是宰相,以及什么才是宰相|文史宴
可以看到,在议政权方面,明代内阁主要职能是被动地处理官员题本,缺乏主动提出政策的权力,主动性较前朝大降;因为太监掌握批红之权,在皇帝之外,议政权又分享了一部分给太监,虽然太监是皇帝的代言人,执行的是皇权而非相权,但太监集团下限低、人数多、精力足,比需要顾忌颜面且人单力孤的皇帝更不好打交道,已经缩水一半...
明朝内阁大学士是宰相吗?
可以看到,在议政权方面,明代内阁主要职能是被动地处理官员题本,主动性较前朝大降;因为太监掌握批红之权,在皇帝之外,议政权又分享了一部分给太监,虽然太监是皇帝的代言人,执行的是皇权而非相权,但太监集团下限低、人数多、精力足,比需要顾忌颜面且人单力孤的皇帝更不好打交道,已经缩水一半的议政权再度大打折扣。
明宪宗时内阁权力较大,但明朝内阁受宦官制约,清朝内阁并无权力
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内阁大学士们都兼任六部尚书的职位,因此他们的权力非常大。无形中也就把内阁大学士的地位给提高了。明朝中央集权示意图从这个时候开始,内阁不再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而是成了国家的权力机关。到了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内阁基本取代了昔日的中书省,成了正儿八经的宰辅机构。此后...
张居正及其变法,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某种意义上真是这样
一方面,内阁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助于皇权切实有效地行使,因而皇帝往往会鼓励阁臣积极主动地参决大政;另一方面,阁权的伸张,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皇权,因此嘉靖以来的历任首辅,最终都难以避免与皇权发生冲突,以致鲜有善终者(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万历后期,阁臣叶向高曾评论说:...
内阁和司礼监辅佐皇帝处理朝政,为什么最后却加快了明朝灭亡?
到了明朝末年,内阁被一群蛀虫所占据,明代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即使有心想要调遣官员为自己做实事,他也无人可用。内阁已经变成了名存实亡的政治机构,它丧失了设立之初的辅助行政的职能,这就导致国家的政治工作失去中间力量,整个国家必然会发生倾颓。司礼监起,左右局势...
明清监察制度比之前各朝代都严密,虽强化皇权但使行政效率低下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台谏合一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按照《明史??职官二》的概述,六科给事中的执掌是“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这“侍从、规谏、补阙、拾遗”是传统言事权力的继续,但已经不是主体...
刘文鹏:论清代历史地位
军机处是雍正皇帝把原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职能进行整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中枢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北魏、辽、金时期鲜明的南北面官制的特点,即对八旗军队的指挥、战争调度等军政大权掌握在八旗贵族控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手中,这一机构的决策经皇帝批准后亦有直接交由领兵大员或中央部院单独执行的渠道。汉人可以...
明朝的内阁制竟和两千年前的晋国“六卿专政”如出一辙?
一、用自己身边的太监去压制内阁。二、启用不同派系的内阁成员,来平衡内阁的权力,避免一家独大。权力失衡,是皇帝最不想看到的,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严嵩、徐阶、张居正他们之间的互相争斗。这个办法固然不错,但仔细看历史,你会发现:原来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有人用这种方法了。那就是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