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儒家文化千年智慧
以“酒戒”为代表的修身律己精神,成为儒家“克己复礼”道德观念的重要渊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以复兴“周礼”为己任,希望以传统礼乐制度重塑社会秩序,并采用“以仁释礼”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内涵丰富的思想道德体系。“孔子生长于鲁国,而他的祖先来自宋国。宋国是西周初年为商朝后裔保留的聚居地,延续了殷商文化。鲁...
儒学研究 | 刘洋洋:好恶、情性与人格养成——论早期儒家好恶观念...
二是“好恶,性也”,植根于本性的好恶趋向或者能力,属于“未发之性”[5]63,包含了“爱类七”与“恶类三”等,内涵多样繁杂;值得重视的是其中还蕴含着“爱”与“恶不仁”等倾向,并被视作现实之仁义德性的潜质和萌芽。三是“善不善,性也”,所谓“善不善”,并非善恶之分,而是指人的才性和资质,或在某些方...
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起源祭祀,与原始宗教有密切的关系,然而礼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则是越来越富有人文内涵,乃至最终成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之一。把君师之治作为礼之本,是以礼制形式来落实人与天地参的思想,又使“礼”包含了更多的人文内涵。荀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礼”学的奠基者。《荀子》一书中的“礼”,...
传统儒家道德治理的精神特质
传统儒家倡导德治,将法治作为其辅政的手段。一是主张有德者之治。将“为政以德”放在最优先、最重要的位置,强调社会管理和治理首先是有德者、贤者的治理,这是传统儒家道德治理思想最核心、最本质的精神内核。二是主张有道德之治。贤者和仁政密不可分,这是传统儒家道德治理本质内涵的一体两面。三是主张德化(教)之...
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国人民大学李若晖老师的报告题目为《背周道而用夏政:从论六家要指看墨家礼制之构建》,报告从身份与非身份的礼制讨论如说,阐释了墨家的礼制内涵,指出墨家是一种选贤制而不是身份制,在祭礼上是生无等级死无等级,强调节用。评议人方朝晖指出,该文从等级的角度出发对儒家的礼制进行批判性分析,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林雅琴:董仲舒仁义论发微——以《春秋繁露》为中心
摘要:仁义关系是贯穿古典儒学始终的议题,董仲舒在诠释《春秋》时对“仁”予以特别的提揭,带来仁义之内涵与关系的新面貌(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春秋》学背景下的“仁”带来尊卑等级的松动,因此与严明尊卑界限的“义”隐隐抗衡。董仲舒将“义”的尊卑精神保留,以“仁”作为“义”的衡断标准,仁义的交融再造了全新的“义”之精神。董仲舒...
玉与礼:礼制儒学化的器物表征
也就是说圭作为政治信物被传承,作为中央建立宝塔式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统治形式下通礼教的体恤形式。或许可以明晰齐家文化“璧琮组配”、周时的“璧圭(璋)组配”至汉变化为“壁圭组配”的玉礼制。而汉代在众多礼器中选择圭壁发扬,当时重其作为六瑞之器的人治内涵,与当时礼制儒学化的内因是高度契合的。
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杭州师范大学褚叶儿老师在评议中提出,魏明帝时期的郊天礼与郑玄所定之例的差异是多方面的,除了张老师所关注的名称以外,还有其他的问题值得讨论;同时对于晋初礼制中“五帝”的内涵与郑玄礼制中的五帝之差异也需要给予足够的考察分析。第六分会场由郑州大学蒋鑫老师主持。
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_腾讯新闻
杭州师范大学褚叶儿老师在评议中提出,魏明帝时期的郊天礼与郑玄所定之例的差异是多方面的,除了张老师所关注的名称以外,还有其他的问题值得讨论;同时对于晋初礼制中“五帝”的内涵与郑玄礼制中的五帝之差异也需要给予足够的考察分析。第六分会场由郑州大学蒋鑫老师主持。
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_腾讯新闻
杭州师范大学褚叶儿老师在评议中提出,魏明帝时期的郊天礼与郑玄所定之例的差异是多方面的,除了张老师所关注的名称以外,还有其他的问题值得讨论;同时对于晋初礼制中“五帝”的内涵与郑玄礼制中的五帝之差异也需要给予足够的考察分析。第六分会场由郑州大学蒋鑫老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