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影像】岭南文史 | 杨奇:一位穿梭粤港冒险犯难的传奇报人
等到1949年10月15日早上这最后一份《华商报》出街,港英当局政治部才从办公室例送的报纸上看到消息。此时,小小的报社已经人去楼空,60多名采编等工作人员此后陆续绕道东江解放区,回到解放后的祖国南大门——广州。虽然《华商报》复刊后只出版了不到四年,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它却首次实践了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创办社会...
华商报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度)
《华商报》社是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一家在都市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媒体传播机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1-0053,目前拥有报、网、端等各类用户超过8000万,是陕西省主要新闻媒体,也是全省重要文化产业机构,经营业务涉及全媒体传播、会展演出、物流配送、城市生活服务、酒类营销、农业养殖、直播电商等多...
信息碎片化时代 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深度阅读?
数字时代,报纸不再是一张薄薄的纸,在深入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报社都建立了报、网、微、端、屏等全媒体传播矩阵。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等发展良好,其中微博粉丝过千万,近年来倾力打造的“大风新闻”也在民生新闻、深度调查等方面持续发力。调研中,有读者这样评价现在的“华商”:不蹭热点,有华商...
296份报纸融合传播力华商报排名第七
华商报在296份报纸中,名列第7位,前6名分别是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在入选的前十家报纸中,华商报也是唯一一家都市类报纸。报告显示,中央媒体在官网、双微、自有客户端和入驻客户端等方面,建设完备情况与影响力均远高于地方性媒体,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
25岁 正青春!华商报改版25周年:从“新”出发 一起向未来
这一年,南昆铁路全线铺通,全长898公里;这一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在陕西成立;这一年,在陕西这片土地上一份报纸正在悄悄酝酿着改版……1997年7月1日,华商报全新改版,自此,一纸风行长安。在“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办报宗旨和“民生立报、民本为魂”的办报理念下,华商报坚守为民情怀,讲求大报...
西安本土资本“课代表”再出手:曲江金控10亿收购《华商报》!
2006年,华闻传媒出资6000万元获得华商传媒30%股份,华商传媒由此成为上市公司资产序列(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并逐步完全归于华闻。如今,位于西安曲江雁翔路国家级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华商传媒文化产业园,已颇具规模!不过,随着近几年纸媒势微,华商传媒也在寻求转型。2019年年报显示,《华商报》实现收1.16亿元。关于《华商报》再次“改嫁”的传...
【致2018年西安市民的一封信】——by华商报
报纸资讯很丰富:作为本地极具影响力的信息发布结构媒体和极受百姓关注的资讯聚落,华商报除日常监督报道外,还与本地及国内所有大型生活服务提供商业实体建立了完整的共赢渠道,设立多个分门别类的报纸和新媒体专业栏目,努力满足本地受众日益增加的多重生活服务需求。
《华商报》改版20周年向延安读者发征集令
新浪官微:@华商报延安记者站华商报记者张建全华商报延安发行站站长吴锦义:那年暴雨发行员徒步3公里投递报纸从一个做生意失败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华商报延安发行站的站长。说起与《华商报》的故事,吴锦义说他绝对有发言权。生意失败他与华商结缘...
廖承志与《华商报》的创办
廖承志之所以能在抗战时期成功创办《华商报》等抗日报刊,与香港报人建立团结合作、共赴国难的合作关系,一是与其丰富的报人经历有关,1936年底廖承志曾主编《斗争》杂志,1937年4月又担任中共理论刊物《解放》周刊的总编辑,因此他对办报事务很熟悉,与报人有共同语言;二是因为香港的出版环境、言论相对自由以及华侨、港...
华商传媒被收购,成交价10亿
作为一家西北城市西安的一家媒体,其发展速度被业内人士称为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2006年,华闻传媒出资6000万元获得华商传媒30%股份,华商传媒由此成为上市公司资产序列。2曲江金控曾收购两家上市企业随着近几年纸媒势微,华商传媒也在寻求转型。2019年年报显示,《华商报》实现收1.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