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纪录片 信仰--我们的故事
同期刘胡兰纪念馆副书记陈湘平:当时我的爷爷的大哥,我们也叫爷爷,和刘胡兰一块儿就义的,叫陈树荣,这个人一辈子不信神不信鬼,但是那一年呢,他专门烧香磕头,刘胡兰就问了,哎,陈大爷,你不烧香不磕头的,今天是给谁烧香,他说我不是给神烧香,我是给(共产党的县长)顾永田烧香,就说明咱们共产党那会儿的政策就...
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在辽图正式开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于7月1日在辽宁省图书馆正式面向公众开馆,为公众提供了解辽宁红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平台。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位于辽宁省图书馆四楼西南区,面积300平方米,由文献阅览区、展览展示区、数字互动体验区、电子资源查阅区、红色文旅导览区、红色研学服务区六大区域...
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开馆
1955年3月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诗》。1960年出版的《辽宁十年》。7月1日,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开馆。《进军沈阳》《东北抗联歌曲集》《九·一八大合唱》等4000余种文献集体亮相,其中,不乏罕见的出版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省图藏有丰富的“六地”红色文献。此次开馆的辽宁...
...以国际化视角全面呈现以弱胜强经典之战 文献纪录片《上甘岭...
导演组还通过在美国的老兵后代和军史专家,获得一批上甘岭战役相关的珍贵档案资料和战地照片,补充了许多生动细节。????为了讲述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非常经典的炮战,摄制组除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拍摄当年志愿军使用过的各种型号火炮外,还前往莫斯科的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拍摄BM-13火箭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喀...
远赴海外寻找影像资料,文献纪录片《上甘岭》将开播
纪录片《上甘岭》采用了不少来自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反映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斗和生活的珍贵历史影像。在上海音像资料馆的协助下,导演组从海外采购了当时美联社“三角山战斗”新闻和当时南朝鲜军攻打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新闻,这些新发现的真实影像均在纪录片中首次呈现。
文献纪录片《上甘岭》开播
本报讯(记者张熠)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特别推出文献纪录片《上甘岭》(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本片将于今天起每周二22时在东方卫视播出,并在百视通IPTV/互联网电视/有线电视大屏、哔哩哔哩同步播出。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极弱战胜极强的经典之战。历年来也有一些反映上甘岭战役的影视作品为人熟知,但...
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开馆 重点文献4000余种
该馆历时近6个月,从20000余种红色“六地”主题馆藏中整理出重点文献4000余种,集中展示辽宁在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等方面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献,涵盖了党史、军史、地方史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罕见的早期出版物,具有极高的版本...
89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在志愿军文献馆住了10年,这是他最后的心愿|纸...
2009年,宋阿毛的故事第一次见诸报端。当时,上海收藏家吕焕皋正筹备建设志愿军文献馆,他和抗美援朝老兵朱俊贤由此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找寻。宋阿毛的遗骸在哪里?宋家的烈属下落何处?线索总是隐隐约约,指向不明。他们曾辗转打听到有名老兵多年来一直照顾着宋阿毛的母亲,但兜兜转转也没能找到这名老兵。
上海志愿军文献馆迎来建馆十周年,魏巍先生铜像落成揭幕
今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海志愿军文献馆举办了庆祝建馆十周年仪式。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讴歌志愿军英勇无畏战斗精神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先生的铜像也在上海志愿军文献馆内落成揭幕。20位志愿军老战士及其家属、魏巍先生外孙李唯同、学生代表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参加庆祝仪式。
魏巍先生铜像在这里落成揭幕!上海志愿军文献馆迎来建馆十周年
新民晚报讯(记者宋宁华)今天,上海志愿军文献馆举办庆祝建馆十周年仪式。仪式上,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讴歌志愿军英勇无畏战斗精神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先生的铜像在该馆内落成揭幕。图说:魏巍先生铜像在上海志愿军文献馆落成揭幕。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