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刊丨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到《新青年》社旧址,唤醒新...
《新青年》杂志社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就在广州越秀的昌兴街26、28号是《新青年》社旧址所在地今天,让我们回到100多年前在北京东城和广州越秀遇见《新青年》杂志社翻转...
新青年·新刊丨广州越秀这座“小红楼”,竟收藏了《新青年》原件
《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起初,它只是一份旨在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综合性月刊。但自1917年陈独秀担任主编后,杂志风格大变,开始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广州,这股新文化思潮同样汹涌澎湃。特别是在1921年4...
《新青年 新奋斗》一书出版发行
《新青年新奋斗》一书出版发行人民日报《新青年》周刊自创刊以来,热情礼赞青春的力量,用新闻报道传递青春的能量;真诚表达青年的心声,以充满朝气锐气的时代精神服务青年为更好满足读者需要,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精选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青年》周刊“青年观”“青春之声”栏目文章120余篇,汇编成《新青年新奋斗》...
《新青年》如何唤醒新青年 | 特别报道
《新青年》创刊之初就用“民主”和“科学”与“尊孔复古”的反动思潮进行了对抗,先后发表了陈独秀的《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驳康有为共和平议》《复辟与尊孔》,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及其他随感录,阐明了袁世凯、康有为等人鼓吹儒家孔教思想和复辟君主...
讲座|《新青年》如何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急先锋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杂志在上海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一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杂志,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它对中国进步青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月3日下午,以“新青年”为主题的1925红色经典阅读沙龙举行,上海作家黄向辉在1925书局带领读者了解“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
陈独秀信札︱《新青年》编辑同人思想演变的历史见证
从创刊至1917年,《新青年》前三卷由陈独秀一人担任主编和主撰,这时期的主要撰稿人还有高一涵、易白沙、吴虞、刘叔雅、谢无量、高语罕、李大钊、刘半农、胡适等(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甫一上任,即奏请北洋政府教育部聘任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北上就职,《新青年》随之迁至北京,编辑部设在他的住所箭杆...
《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新青年》(LAJEUNESSE),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由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发行。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新青年》,长25.3厘米,宽18.5厘米,厚0.5厘米。从封面上可以看到,改刊后的《新青年》有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的《新青年》一文;...
28岁的毛泽东,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从此改变历史!
1918年8月15日,25岁的毛泽东和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学子,坐火车离开长沙,一路向北,到访京城。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北京:“一个有着地道中国风味的、别具一格、宏大无比和色彩斑斓的大都市。”我觉得有些过誉了。彼时的京城,谈不上有什么高大上的城市天际线,街道并不像如今这般宽敞,...
周月峰谈“梁启超系”与新文化运动
《时事新报》在1918年3月创设副刊《学灯》,至迟到1918年下半年,《国民公报》《晨报》等已全面转向思想文化议题。这种响应对《新青年》同人来说意义深远。《国民公报》响应《新青年》的时间甚至早于《新潮》与《每周评论》的创刊,因此胡适说它“响应新思潮最早”。那是在《新青年》同人筚路蓝缕、孤立无援之时,...
107年前《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今天,又“见”新青年……
实际上从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起,《新青年》已经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自该年下半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多达130余篇。《新青年》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