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明:围棋与心理学1 或能打破人工智能的桎梏

2024-07-11 10:41:25 - 新浪体育

围棋与心理学的邂逅(一)

其实这个标题最初的灵感,来自我一位做心理治疗师的朋友,我们因为一场偶遇,让人生有了交集,她也坦言:如果不是你,我一定不会去学习和了解围棋,你的出现,打破了我对围棋老师固有的,正常围棋老师都是呆板的认知,特别想学习和了解围棋,究竟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如此充实并强大,既矛盾又和谐。而我这篇文章从想提笔,到现在真正变成文字,已经三年了。

最近有感于人工智能对围棋的影响,两相印证之下,又有了很多感悟。重新思考围棋与心理学的关系,或许可以让人类打破人工智能围棋的思想桎梏。回忆起接触围棋的历程,当明白可以跳出定式,感受到围棋自由自在那一刻的喜悦,历历在目。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又把人类围棋棋关在了更大的“定式”里面。围棋的自由去哪了?

刘月明:围棋与心理学1 或能打破人工智能的桎梏

关于围棋与心理学的解读,是标新立异?还是沽名钓誉?毕竟这又是一个新的领域,新的话题,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内心的出发点和愿望是: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会不会调又起高了?但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总不能为了所谓的低调,或故作姿态的牵就,而味了良心,不去面对自己的本心吧!

说到心理学,那就首先不得不对“心”展开一下讨论。从古至今,其实中国的古圣先贤,也从未停止过对“心”的探索与研究。首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就是佛教徒必读的一本佛经经典。是由唐玄奘译,知仁笔受,共一卷,由于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近代被译成各种版本,在世界各地传诵。

“心学”起源于南宋陆九渊,至明朝王阳明而大成,是一门以儒立本,融合儒释道诸子思想的学问,强调修心悟道,经世致用,旨在通过内在的修养和反省,达到道德的自立和社会的和谐。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此之前,人们对心理活动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哲学和神学的思考。德国的哲学家,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开始将实验证据应用于感觉,知觉,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研究中,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起步,威廉、威登特是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来研究人类的感觉和知觉过程。有很多人以为“心理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毕竟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都写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时间是1879年,由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如果说1879年是德国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在世界诞生的话。那么中国的心理学作为科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17年在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哲学系的教授陈大齐建立了国内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公元1872年“执权居士”朱逢甲于当年《申报》发文,首先“心理学”一说。1872至1896年间,不同的学者曾试图给该学科起过各类有趣的名字:心灵学、灵魂学、性理学、心性学、性情学、魂学、心学、心才学、灵学。其中尤以1889年颜永京翻译的《心灵学》,为经典中之经典。《心灵学》是中国第一部汉译的心理学著作,颜永京本人也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将西方心理学介绍进中国的人。1896年康有为编撰《日本书目志》沿用了西周翻译的“心理学”一词,从此以后该叫法称霸江湖,一统千秋。不仅压过了其他所有的名字,更是把汉译“心理学”的功劳归到了日本人西周的头上。1900年,北京大学开设心理学本科教育,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刘月明:围棋与心理学1 或能打破人工智能的桎梏

如果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古人一直认为心理在“心”,心理活动主要是“心”的功能。虽然早在《黄帝内经》中有提及“脑为髓之海”头者“精明之府”,以及在后来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中,也说了“脑为元神之府”。但是“主心说”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统治地位。我们知道南宋陆九渊也讲“心即理”,但陆九渊的心理合一,尚未摆脱抽象形式,这种合一是基于主体之心,未分化的直接统一,普遍之理,不仅没有在个体之心中展开,并获得具体规定,反而在过分突出。我个人认为主体意识情况下,被个体吞没与消融,理内化于心,并不表示道德行为的结束,而在普遍之理内化于个体之后,接下来的环节,还要将内心的德性化为行为,以展示这种行为,行为规范的普遍之理的存在,心的外化过程,就展现为道德践履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推致良知,使内在的道德意识,在道德实践中,达到社会人伦的理性化。

我们暂时就先把围棋分为棋技,棋艺,棋理,棋道。棋手水平之高下,我个人认为到了一定的水平,棋理和棋道就显得犹为重要。上面讲述了很多头脑与心的关系,那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来了,下棋究竟是用脑?还是用心?还是头脑与心兼而有之?那么具体的分配比例又该是多少呢?带着这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我思考了大约二十年,其实就是到现在,有的问题我自己也搞不明白。但是随着下棋的量越来越多,教棋的时间越来越久,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思维开始变的越来越清晰,也找到发现并确定了一些道理。几乎每一个下围棋稍为有一定棋力的选手,都有自己所认为并以为确定的一些惯性逻辑思维认知。而这种认知,其实就是阻碍棋手棋力上升的壁垒,而打破壁的方式和途径有那一些呢!一般棋手会选择做题或者是打棋谱。从高手的行棋次序中,探究一鳞半爪。而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往往会突略了对于自己本心的探索与发现。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主张心即理,理即道,就是宇宙的最高原理。不同的是朱熹主张理存在,且在那里,在某一个固定的地方,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的按近与理。

陆九渊,王阳明主张理在心里,我们的本心才是宇宙的最高之道,在人本身的实在状态,这就是本质上的天人合一。人只有明白了,自身本质和天理,原本是一致的,才能够时时处处想着“大其心”,实现本心的开显,这是成为圣人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要使心和最高之理相符合的本心,以它自已原本的样子显现出来。

刘月明:围棋与心理学1 或能打破人工智能的桎梏

近代Al人工智能横行于世,仿佛在一夜之间,所有的棋手都丢掉了传统的围棋技法,与棋理。在功利心的驱动下,一个个以胜负输赢为终极目标,完全突略了围棋所独有的文化属性。

而在以Al为榜样的学习模式下,我个人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们现在所有棋手所学习的一直是人工智能的下限,那么人工智能的上限在那里?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去考滤,并去学习下限,陷在胜负输赢的泥潭里,不进行大量有深度的思考和探索,去考虑人工智能的上限,可否这样去理解,我们人类将永远无法超越人工智能。如果无法超越其思想高度,那么未来我们人类将何去何从?最后都沦为人工智能的奴隶吗?光是这样想一想,都觉得很不开心。

如果从陆九渊、王阳明、所提出的人的本心才是宇宙的最高之道,那么是什么出了问题?还是圣人的理论本身或许就是一个错误?

文章的最后把我很喜欢的两句话分享给大家,心似白云常自在,如意流水任东西。也许无解才是人类该有的常态,万物相对,而又不绝对,才能让人类永远心怀敬畏。毕竟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也许围棋本身就是上天送给人类最好的礼物。的确,如果没有围棋,就我个人而言,那人该有多无聊,寂寞,孤单。而有了围棋,至少让我的思想和思维有了广阔的空间,拥有了无尽的宇宙,让“心”有了方向。

作者:刘月明,系《围棋与爱情》系列文章作者,围棋高尔夫挑战赛制创始人。江苏月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月明:围棋与心理学1 或能打破人工智能的桎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