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电影相伴我成长
记得我第一次看的电影片名叫《卖花姑娘》,是一部朝鲜片。电影是在我们小学的操场上演的。看电影的人非常多,把操场围得水泄不通,连幕布后面的地上都坐满了人。发电机一响,一股刺眼的灯光投到幕布上。随即,音乐声婉转地响起来,电影开演了。我席地坐在第一排,手托着腮,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深深地被卖花姑娘...
电影质感,散文结构,《我的阿勒泰》好看吗?
01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以文学青年的自述视角,展现了阿勒泰地区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02该剧以散文结构为主,节奏慢,形散神不散,展现了人物与事件的生动场景。03《我的阿勒泰》的主题包括寻根与存在主义,主要角色李文秀、巴太、张凤侠都在寻找存在的意义。04由于该剧以文字方式表现影像,观众在观看时需要自己想象...
如散文诗一般优美的十部电影
可能很多人会喜欢,但他的文艺我接受不来。我更喜欢《邮差》这部关于诗的电影。毕竟每个人对于文艺也会有差别,但不喜欢并不一定说它不好,人各有所好。01、小城之春(1948)介绍过很多遍的电影,在我心中应该是十佳电影之一。黑白电影,留白的空间,给人无限遐思。抗战胜利后的小城城墙,断壁残垣,一幅破败...
散文|记忆里看露天电影
应该说看露天电影,是我们这代人共有的记忆。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到70年代,露天电影一直是单位职工和家属主要的一项娱乐形式,承载着有关那个年代的太多话题。当年我们还处于贫困时期,几乎露天电影,是我们莫大的心灵慰藉。电影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里面有新奇的故事,有精彩的世界。在那个年代,单位职工和家属...
散文影视化的一次成功探索,《我的阿勒泰》的启示是什么?
”吴景娅强调,散文不宜影视化,或许只是一种刻板印象。“成功案例少,但放眼中外,也有经典的例子,比如1983年的电影《城南旧事》,是中国散文式电影的代表作;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走出非洲》,同名原著被誉为‘我们时代最好的散文体田园诗’。它们与《我的阿勒泰》内核是相通的。”吴景娅认为,《我的阿勒泰》...
光影筑城:吴贻弓与上海电影| “电影之城”评论专题
影像:人文性、现实性与“上海电影美学”在影像美学之维,吴贻弓的艺术实践被冠以“散文电影”的空灵气质,继承并延展了“上海电影美学”的讲述传统,即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以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影片基调,聚焦一系列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生存状态及命运走向(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
《我的阿勒泰》走进北大,导演等主创分享电影化创作+剧集式叙事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是国内首部散文IP改编剧集,作为崭新IP类型赛道的引领者,主创团队是如何跨越两种语言介质的?导演编剧滕丛丛则现场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案例分享课,她从导演角度出发,从剧本创作、角色塑造、摄影、场面调度、声音元素、剪辑六大方面阐释了在《我的阿勒泰》中的电影化创作思考。在...
散文也能改编成电视剧?无需设限
陈凯歌1984年执导的电影《黄土地》已经成为影视经典,就是改编自柯蓝的散文《深谷回声》。近年来,也有一些非虚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2023年上映的电影《三大队》,改编自非虚构文学《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2024年上映的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部分取材于纪实报道《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记录...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散文影视化大胆实践,艺术气质...
剧集《我的阿勒泰》用清晰的叙事线串联起作家李娟散文集中出现的诸多细节,将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展现寓于生活点滴与个人化情感体验,为散文体裁的影视改编贡献了宝贵经验。该剧确立了一种目之所及、心之所向的审美格调。当前许多剧集创作存在调色过亮或过暗的倾向,以刻意制造一种高级质感。什么是高级?高级是不...
从花城出版社到央视一套,《我的阿勒泰》何以首度尝试散文影视化?
唯美故事源自经典散文该剧改编自花城出版社出版、花城文学院签约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作为一部长销十余年的经典散文作品,《我的阿勒泰》自影视化以来备受各界关注。它是首部散文影视化改编的作品、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的长篇华语剧集、首部登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的网络剧作品、北京国际电影节史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