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在中国,六十年代老照片
阿尔巴尼亚实习组一行11人,1964年5月到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实习。他们大部分是富有生产经验的先进工人和老工人。1964年吴化学摄中国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阿尔巴尼亚的新阿尔巴尼亚电影厂合作拍摄的反映中阿两国人民友谊的大型纪录片《并肩前进》即将完成。1965年田明摄在北京钢铁学院学习的阿尔巴尼亚留学生布亚尔...
阿尔巴尼亚:中国曾经的“铁哥们儿”,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了?
在阿尔巴尼亚当地的许多钢铁厂、纺织厂、化工厂以及水电站等,也都是中国在阿尔巴尼亚的援建,所以中国也有不少人们,曾在阿尔巴尼亚带过不短的一段时间。两国人们友好交流,也让中国的一些节日,出现在了阿尔巴尼亚地区,而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在影视上的交流,也更是拉进了两国人民,通过老电影产生地彼此间的共鸣。加上...
香油香说|16:一部老电影,勾起了多少有趣的陈年往事!
当时的国产电影虽然不多,但是有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译制片,多少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比如越南、朝鲜、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电影。印象比较深、观众欢迎度比较高的外国电影,有越南的《森林之火》《铜墙铁壁的永灵》,朝鲜的《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看不见的战线》,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复仇》《橡树...
八部被遗忘的阿尔巴尼亚老译制片,不知你还记得它们吗
自1959年起,我国引进首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塔娜》。到了70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在我国上映已达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8部影片在我国放映。尽管它们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当年也都曾红极一时,不知道你还记得它们吗?第一部《第八个是铜像》《第八个是铜像》改编自阿尔巴尼亚文坛著名作家、诗人阿戈里的...
被遗忘的8部阿尔巴尼亚老电影,当年觉得莫名其妙,如今再看却不胜唏嘘
倒是阿尔巴尼亚电影,为何被称为“莫名其妙”?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像《第八个是铜像》、《脚印》等电影,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比如《第八个是铜像》这部电影,可能当时就有很多人,并没看明白,剧情究竟讲的是什么?我也是在多年之后,再重温这部老电影,才理出了一点头绪。原来,它是通过多点倒叙的方...
阿尔巴尼亚宣布与伊朗断交 这不是电影……
阿尔巴尼亚老电影简介画面阿尔巴尼亚当年是欧洲“社会主义的一盏明灯”,与中国关系不错,还从中国进口歼-7战斗机呢(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当如今中国的运-20大飞机飞到奥地利参加航展的时候,以及此前运-20飞往塞尔维亚运送军品——这是东方国家第一次将国产大型运输机飞到欧洲,可我们回忆往昔,中国产飞机首次出口欧洲,是不是出口到阿尔巴尼...
总说阿尔巴尼亚电影《脚印》看不懂,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神作?
可以看出,这部论文集是把《脚印》作为一个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言论来引用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仍然沿用阿尔巴尼亚电影里的论点作为支撑自己理念的信息源,确实有一点不可思议。在毕熙东著《足球老纳:从德国到中国》中的一篇文章“足球不是轮盘赌——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之我见”中,作者也涉笔成趣地提到了《脚印...
阿尔巴尼亚电影《广阔的地平线》中的接吻镜头,曾让观众耳热心跳
在一篇署名津川的题目为《儿子对“性”泰然处之》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那是文革后期,学校组织我们看阿尔巴尼亚故事片《广阔的地平线》,当屏幕上出现了男女主角忘情接吻的镜头时,寂静的电影院突然有同学发出了尖叫声,好多女同学甚至用手蒙住了眼睛!”在王唯铭所著的《上海七情六欲1965-2005:一个狩猎者的城市...
奥地利一飞机在阿尔巴尼亚遭武装分子抢劫 警方逮捕嫌疑人
其实,说起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老人们一定会想起那些老电影,想起“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还有著名的“山鹰之歌”。上世纪60年代的阿尔巴尼亚与中国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国家”,尽管远隔千山万水,身处封闭环境中的中国普通百姓还是能够从阿尔巴尼亚的电影中窥探外部世界,甚至将其帅哥美女的服饰奉为潮流。
阿尔巴尼亚期待中国游客到访
你可以到地拉那任何一间小咖啡馆坐坐,或许你旁边坐着的就是一位部长、总理甚至总统。也许你还能在咖啡馆里遇到电影《宁死不屈》和《第八个是铜像》的主演们抱着吉他弹唱电影主题曲。他们知道中国观众非常喜爱过去那些阿尔巴尼亚老电影,你可以和他们聊会儿天或者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