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官名实在难懂,背后是谁的聪明才智?
李世民经过反复思考,最终让人起草了几个职称,例如“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其中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在后来的发展中演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也是后者的起源称谓。最早使用“同三品”这个称谓,或许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的官职均为三品有一定关系。这也展现了李世民的深思熟虑,向年轻人传达了...
1207年,韩侂胄被暗杀在上朝路上,首级被送往金国,到底是谁干的
因此,宋宁宗委任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掌管军政大权,全面负责北伐的相关事务。1204年,韩侂胄为推动北伐积极造势,在他的提议下,岳飞被追封为鄂王,并追赠太师。同时,秦桧的王爵被追夺,谥号改为“谬丑”。之后,朝廷大力任用主战派,北伐的呼声在民间愈发高涨,整个国家再次燃起了久违的抗金热情。然而,主和派就像...
古人常说“五子登科”,那么“五子”指的是什么?看完瞬间涨知识
三儿子窦偁在科举考试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每当朝廷遇到棘手的问题,窦偁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四儿子窦侃也不负众望,他在科举考试后被任命为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起居,这个职位虽然看似普通,但实际上需要极高的文字功底和政治敏锐度。最小的儿子窦僖则在科举考试后被任命为左补阙,...
尚书、仆射、内史、中书令、鸾台唐朝时期宰相官名为何一变再变?
就拿唐朝而言,可以称之为宰相的官职竟多达20余种,如尚书令、侍中、仆射、参知政事、同掌机务、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等等。并且,唐朝宰相的数量之多也是中国历朝当中罕见的。这就让人不禁思索,为什么那些唐朝的皇帝喜欢给宰相安排这么多不同的官职呢?"宰相"这个官名为什么不能直接沿用不变?唐朝每朝任职"...
刘子健谈宋史:历史是近乎情理的“测度”
刘子健首先讨论君权与相权的关系。高宗当政35年,参知政事(约等于宰相)前后更换40余位,其中唯有“奸佞”的秦桧掌权10年以上。究其原因,高宗最大的需要是有人帮他决策,并能够执行,镇压群僚,担当不利批评。宋代已经没有贵族豪强势力,亦鲜有地方割据,所以相权或者说皇帝之下的所有权力,都处于君权的控制之下。在专制...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官名太拗口,哪个天才取的?是个什么官?
他们在政事堂共议国事,原有官职地位维持不变,但仍需授予相应名衔,以正名分,彰显权威,确保三省长官心服口服,共同致力于国家大计(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李世民深思熟虑后,亲自挑选并精心拟定了数个称号,诸如“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皆体现了其深思熟虑与睿智之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中书门下三品”一职逐渐演变...
公元1017年:宰相的顶级处事心法——“正办”之法
如果说,不拿朝廷的官位去做人情,把一切雷霆雨露都归功于皇帝,这个还比较容易做到的话,那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你再体会体会。做到这一条,就难喽。就在前一年,1016年,朝廷新提拔了一个人当参知政事,副宰相。这个人我们以前曾经提到过,就是连中三元的状元王曾。王曾年轻啊,又新官上任,很有锐气,虽然自己当...
出版界奇书!668个历史人物,2282个小故事,每本都能影响人的一生!
对正史中的人和事起到补充,甚至颠覆的作用正如我前面所说,中华经典短史记《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从上百种经典史学作品精选出的历史名人小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之进行了精编修录。通过这些精选自经典史学中所记载的有血有肉的历史小故事,可以对正史中的一些人和事起到补充,甚至颠覆的作用。
俞可平:废除改革不等于改革的失败——王安石变法再检讨
任参知政事后,御史中丞吕诲为王安石罗列了十大罪状对其进行弹劾,说王安石是奸诈之人,“外示朴野,中藏巧诈”,“罔上欺下,文言饰非”;任用他为宰执必将败坏国事,“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宋神宗排除阻力任用王安石为宰相之后,王安石推出的每一项变法,毫无例外地遭到以司马光、富弼、吕公著、文彦博、韩琦、苏辙...
宰相制度诞生以后,历朝历代级别各不相同,有些宰相才是三品官
而且一些头衔里有“参知政事”或者“知政事”的,也可以算作名义上的宰相。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这些人都可以在政事堂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并且进行决策。因为这些官衔名头比较多,所以整个唐朝一共有三百多名宰相。在我们的理解中,宰相肯定是一品大员,但是唐朝的宰相大多都是三品以下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