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 一把人性修养的尺子(图)
雍正十一年(1733),张廷玉长子张若霭参加殿试,雍正阅至其卷时,觉得该卷字画端楷、文意绝佳,便调至一甲三名(即探花)。待拆卷时,方知是张廷玉之子张若霭。张廷玉得知后,立即奏请换选他人。但雍正明确宣布:选拔非常公允,并非知道是大臣的儿子而有意甄拔。然而张廷玉仍再三恳允“以此让于天下寒士”,雍正深...
张廷玉晚年境遇凄凉,四子却个个身居高位,争气表现令人瞩目
这使得张廷玉成为清朝唯一一个共享太庙的汉人官员。张廷玉虽然在晚年遭遇了挫折,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顺利升官,前途无量。长子张若溎,通过考取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并参与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取得了显著的功绩。次子张若霭才华横溢,1733年取得探花成绩,因父亲要求“让位于天下寒士”而自愿放弃状元,位居二甲。他...
张廷玉:父子双宰相,一门八翰林,大清276年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在清代雍正年间,军机处的横空出世,其背后的智囊团核心非张廷玉莫属,他亲手绘制了这一机构的制度蓝图。雍正帝对张廷玉的倚重与信赖,简直是溢于言表,毫不吝惜地将其誉为“国家的脊梁,朝政的左膀右臂”。张廷玉于彼时,真乃多面手也,不仅紧握军机大权,更兼管吏部、户部等关键部门,一身而数任。身为军机...
雍正皇帝先后把功臣都给收拾了,却为何唯独不敢动张廷玉?
雍正和张廷玉的关系确实是超超了一般的君臣关系。而张廷玉也很是知道进退,做人是一向谨小慎微,不事张扬,他这种性格也很合雍正之意。他的大儿子张若霭考取了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却请求雍正降低其儿子榜上名次。他的理由是“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鼎甲,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闻后自是龙...
1755年, 84岁的张廷玉含恨而死,他的子孙后代都怎样了?
了进士参加殿试,他的试卷字迹苍劲有力,在尽忠为国的观点论述上功底深厚,忠君之爱国情,热烈如火,试卷被雍正帝认为“颇得古大臣之风”,雍正将他的试卷从进呈的第五卷拔至一甲第三名(探花),不过雍正在此过程中并不知道他是张廷玉的儿子,起封后才发现是张廷玉之子张若霭,他又激动又欢喜,连忙派太监向张廷玉...
张廷玉激怒乾隆,气得乾隆夺其爵位,45年后家族得到重用
张廷玉辅佐两代皇帝登基,历经三朝(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他虽没立过大功,却因此得以配享太庙,成了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另外,张廷玉的后人,乾隆也没去为难,还重用了他们呢。张廷玉死了45年后,他的长子当了四库全书总裁官、兵部主事、刑部侍郎;张若霭继承伯爵之位,做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张若澄做到了内阁侍读...
张若霭:二十四节气图册
张若霭(1713-1746),字晴岚,安徽桐城人,张若霭祖父为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父亲为雍正、乾隆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殿试金榜原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在其父亲张廷玉“以此让于天下寒士”要求下,遂降为二甲一名进士,未散馆特授编修,后帝亲授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入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尚书,袭...
张若霭:写生花果册
张若霭(1713—1746),字景采,号晴岚,室名藕香书屋,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书画家。张若霭有家学,祖父为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父亲为雍正、乾隆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善画山水、花鸟,得王糓祥、周之冕遗意。写生花果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
1735年,雍正帝驾崩,曾留给乾隆4位顾命大臣,张廷玉晚年最凄凉
张廷玉是大学士张英的次子,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都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张廷玉历经康、雍、乾三朝,在雍正帝时曾受重用,位极人臣,和雍正帝关系亲密,堪称知己...
张廷玉儿子高中探花,他却惊慌失措,请求雍正降低儿子的名次
在雍正十一年,张若霭以高中一甲第三名的成绩成为探花,他是张廷玉的儿子。然而,当张廷玉得知此事后,他感到非常惊慌失措,并请求雍正降低儿子的名次。张廷玉向雍正解释称,他家已经有好几个做官的人了,应该留下机会给其他普通人家的孩子。因此,他请求雍正将张若霭的名次降为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