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阉割”司马迁,并且杀掉李陵全家?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表面上是替李陵开脱,实际上是贬低他的小舅子李广利,因为李广利此番带着30000骑兵,也是大败而回,但是李广利并未受到惩罚,司马迁此番话是指责汉武帝重用无能的外戚,用人不当。司马迁为李陵说好话,却引来了他一生最大的灾难,他触到了汉武帝的逆鳞,揭了汉武帝的短处,汉武帝大怒之下判处司马迁死刑,后...
对谈|《北纬四十度》:面对历史,文学能做什么?
“写李广时我很清楚,司马迁在这个问题上是过度同情而失了分寸的。他在《史记》里不断地美化李广,把打败仗也美化成打胜仗,把全军覆灭美化成一个人英雄归来。这里司马迁确实有一些私心的。”陈福民说,“我们读历史,要对历史抱有一种同情,这是文学的强项。历史学家会严格遵照史实,但是文学家会看到,第一你失准了,...
项羽地理:失败的英雄何以动人?
此时的司马迁,已经不以成败、也不以地位高低来评价人物,而是以一种精神价值来作评判。不管是项羽还是李广,他们对人生都有一种不计成败的全身心的投入,这种投入,是一种体现生命价值的激情,是一种生命的活力,也像是希腊人沉醉其中的酒神精神。”项羽地理:失败的英雄何以动人?32.9MB00:0035:55荥阳广武山,楚河...
为什么普通人不共情怀才不遇的李广,却崇拜身份高贵的霍去病?
司马迁写霍去病各种击破斩杀然后到评论的时候各种贬低。司马迁写李广各种败仗迷路然后评论的时候各种吹。也是没谁了。怀才不遇是指有才没机会施展,但李广哪次请战汉武帝阻挠过。霍去病对士兵谈不上不好只是士兵吃食堂自己开小灶罢了,仅此而已的程度,但是这领导能力超群能带着你升职加薪,李广倒是跟士兵同食共寝...
爱翻案的王夫之
对于《史记》,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是广为认可的。王夫之由司马迁对刘彻的评价,认为“司马迁之史谤史也,无所不傍也”,则显得过于偏激。(P259)王夫之还借用班固来讽刺司马迁,“司马迁挟私以成史,班固讥其不忠,亦允矣。”还有李广、岳飞。在王夫之看来,以小恩小惠获得声誉,有沽名钓誉之嫌,...
同样是大将军,为何司马迁独爱李广,对卫青和霍去病不予理睬呢?
司马迁深赞李广之忠诚信实,深得士大夫之心,遗憾其命运多舛(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对于赏罚无信之人,他则持以严厉批判,尤其从他对卫青之态度可见,对其行径深感不满。卫青,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将领,以抗击匈奴闻名于世,同时还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胞弟。据《卫将军骠骑列传》所载,元朔六年,卫青亲自挂帅出征匈奴。然而,此次战役中...
司马迁给他立专传,卫青反而成了小人,李广之死反映了残酷的真相
那么李广和司马迁之间有什么特殊感情吗?司马迁《史记》是不朽的史学作品,但也是“无韵之离骚”,虽然尽力做到客观公正,但作为一部人写出来的作品,其中必然潜藏着司马迁的感情和思想,正如司马迁的原版《今上(武帝)本纪》已经遗失一样,司马迁对武帝刘彻到底是什么评价,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估计里面定然有讽刺武帝的话。
李广vs卫青司马迁是否厚此薄彼?
卫青可与古代名将媲美,孙武、白起、司马穰苴等等。这评价足够了。相比司马迁讲述李广的事迹,第三者评价更客观、更可信!05“淮南王谋反,惮黯”——汲黯同样是刘安所忌惮的人。“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汲黯此人喜欢直言相谏,固守志节而宁愿为正义捐躯,很难诱惑他。
汉武帝为何会将司马迁处以宫刑?是否是他说了不该说的话?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对司马迁处以宫刑呢?难道就因为他说的那几句公道话?别说,事实还真是这样的!汉武帝是何等人物,他是高高在上、唯吾独尊的帝王,怎会允许一个芝麻大点的小官对他评头论足、指手画脚?和李陵一起出战的李广利,是汉武帝的亲戚,就算经常打败战也不会被汉武帝怎么惩罚,和李陵的待遇简直是天差地...
司马迁是怎么走进官场的?“宦皇帝者”郎中是什么官?
二千石是郡守级别的高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不过是六百石的太史令,够不上这个层次。这条路也不可能。第三条路是“六郡良家子善骑射”,也可以取得郎官资格。司马迁崇敬的飞将军李广,当年就是通过这个途径,先立军功,后成为郎官的。司马迁的出身倒确实算是六郡良家子,不过史料中没提他骑射功夫如何,更没说他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