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赵式铭与都江堰‖李崎
赵式铭主编《丽江白话报》,比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提倡白话文的《文学改良刍议》还要早12年,堪称我国白话文运动先驱。这份用白话文进行宣传的报纸,当时不仅在全省独有,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赵式铭以“精愚”(精为“精卫填海”之精,愚为“愚公移山”之愚)为笔名,在《丽江白话报》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如《...
他写一首歌,价值10亿元,可遗憾的是,这种“神之作”,今再难有
但李宗盛不一样,他写《爱的代价》,上来就是一句大白话:“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般作者这么写就完蛋了,这种假大空写作简直是找死。但李宗盛就是用大白话一直写到底,前几句平平无奇,直到那句“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出来时,听众才听出大师的韵味来。罗大佑的词亦是如此。
白话文运动:觉醒的年代 庶民的胜利
民国翻译家、文学家林纾(字琴南)第一个跳出来,维护文言文的正统地位,攻击白话文是“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挺身应战,重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反击说:白话文能够表达文言大义,专家教授上了讲坛,也只能用白话演讲。“林蔡之争”之后...
白话红楼第一回:闺女失踪爹出家,穷酸书生初做官
这里说明一下,既然是白话红楼,我自然不可能一字一句去翻译原稿文本,我是按照自己对于红楼的理解做了取舍,进行了再创作,我想看此文的读者一定都是深爱红楼之人,有些我在文中没有谈及的事,你应该都知道,甚至你比我更熟悉红楼的每一回。如今我重读红楼,是以一个第一次读红楼的读者身份来写作白话红楼的,所以,每...
白话“文”,文在哪里?
白话文运动强调“我手写我口”,面对文字,只视之为工具,只从属于语言,不再虔敬,也不复留心于修辞。现代的文章中,即使所谓“名家”,其作品,用字遣词多粗糙,行文也常拖沓而杂芜,至于文字之音节铿然,更已成广陵之绝响。于是,中国文章那细致而丰富、独立而稳定的传统,遂斲毁殆尽;如此斲毁殆尽,若换成陈丹青更激烈的...
王蒙:白话自古就有 毛泽东最烦“洋腔”
中新网6月12日电白话文是不是五四时期的产物?毛泽东的语言风格如何?奥巴马的演讲是不是忽悠?作家王蒙近日做客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畅谈毛泽东、奥巴马和巴金的语言魅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以下为该期节目文字内容。语言不是作家创造的而是全民族的窦文涛:这网络上我那天看到,也有人就是说,说这个王大叔,难道说什么都可以允许...
“三孔”碑刻中的唯一:“白话碑”(文化史海拾零)
不消说在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众多碑刻中,它是绝对的“另类”,即以清代以前全国的碑刻论,它亦属罕见。这,就是孔府中被世俗称为“白话碑”的那一通。“碑”高1.45米,宽0.71米,厚0.18米。跟孔庙、孔林的“御碑”及一般碑刻相比<SCRIPTLANGUAGE="JavaScript1.1"SRC="httpsina.allyes/ma...
「党建阅读」蒙曼:崔颢《黄鹤楼》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白话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作品鉴赏...
毛泽东写作极简史:文章华国 著作华党
香港作家董桥有篇文章叫《毛泽东会写信》,其中说道:“毛泽东白话文写得漂亮。”他以毛泽东1958年7月1日致胡乔木的一封信为例,评价说:“信中文字简洁得很,又有气势。白话信写成这样,值得学习。”书信是毛泽东著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央档案馆保存下来的有1500多封。
周立波:谈方言问题
同样的方块字,蒋介石匪帮用来诌反动的胡说,我们用来写革命的文章,区别主要在内容,而不在文字。五四时代,中国文字有过一次显著的改革,那时候,用文言的多半是些守旧的,甚至反动的人物,用白话的是进步的,革命的势力。但是不久,反动的统治阶级,特别是蒋介石匪帮也用白话了,蒋匪的所谓“民族主义”文学家都是用白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