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新四军足迹|重读《梅岭三章》,寻访陈毅隐蔽处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在《梅岭三章》题注中,陈毅这样写道。江西省赣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庄春贤说,1936年,国民党军46师向赣粤边游击区发动了大规模“清剿”,围困梅岭二十余日。游击队被打散后,身带伤病的陈毅隐蔽在山上一个石洞中...
九下语文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化作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唱出对祖国的爱;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用真挚的感情,表达万千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对祖国充满热情的赞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
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今天,缅怀“诗人元帅”陈毅
创作背景《梅岭三章》作于1936年冬。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离开苏区进行长征,陈毅因重伤未愈,被留下坚持斗争。他领导红军和游击队从中央苏区突围,在赣粤边界的梅岭地区坚持游击战争。陈毅率部风餐露宿,昼伏夜行,经历了极其残酷的斗争考验。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一支不可...
初三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课文朗读+知识要点+...
四、背诵《梅岭三章》,然后思考这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这三首诗: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暝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
走过梅岭
又走过一段古道,在不远处的坡上,由11块小碑石横连成的长石碑映入眼帘,上刻陈毅书法《梅岭三章》,其下有小楷,介绍诗作的创作背景。“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
红军长征,陈毅留下打游击,被困山洞20天,多亏一女子相救才脱险
在1936年的一天,陈毅被敌人围困于梅岭密林山洞中长达二十多天,多亏了当地的一个好心女子送饭菜送情报,这才得已脱险(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一、游击背景自1933年9月起,蒋介石召集国民党五十万大军发动对于苏区红军的围剿行动。1934年,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苏区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减,为保留有生力量,被迫做出战略性转移的决定。
南雄- 气象数据 -中国天气网
“岭南第一关”——梅关,自唐代名相张九龄奉旨开凿驿道后,成为岭南通往中原之要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不朽诗篇《梅岭三章》也诞生于此;闻名海内外的珠玑巷一度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众多广府人及海外赤子的发祥地,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对岭南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位于市区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
一拳打出新天地,百战赢来热土疆:青年大学习特辑篇第六题答案[多图]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出自中国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梅岭三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
赣南孤军--党史频道-人民网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其实,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围才终解。国共达成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合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全国解放后,陈毅修改《梅岭三章》诗稿,将“人间遍种革命花”改为“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子女现状:长子身居要职,次子是少将,老三和女儿也很优秀
但是,在陈老总的人生旅途中,也有着许多波折和挫败。在湘南起义失败后,他跟着朱老总上了井冈山,这也意味着他与家人的分离和漫长的游击战。而在梅岭上山长达三个月之久的围困中,他在极其危机的状况下,写下了《梅岭三章》,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