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杜甫一首短短的绝句,就是一部微缩版大唐开元盛衰史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白头翁不是在东都洛阳,也不是在西京长安,而是在江南重逢。江南当然也是山明水秀,比当年的长安和洛阳还要美。可是江南的好风景只能反衬出老诗人和老艺人现在境况的凄凉。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就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这都是以乐景写哀,让悲哀来得更深沉。这不是两个...
原创诗短情长,30首脍炙人口七言绝句,首首情深意重,滋养中华儿女
在“万马齐喑”的时代背景下,他的离京不是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逃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人以落花自喻,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即使离开了朝廷,他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愿意化作春泥,滋养新生的花朵,这既是他对国家的忠诚,也是他对未来的希望。诗...
《唐诗鉴赏大辞典》出版,收录唐诗一千六百余首
正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创作背景上,绝句艺术产生了成批高手和大量杰作,李白而外,如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使七言绝句具有的艺术潜力第一次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成为一种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情韵双绝、雅俗共赏的成熟诗体。然而,七言绝句虽好却小,难于正面表现波澜壮阔的生活图景、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深沉博大...
关于绝句的谋篇之法…兼论渔洋十二法(中篇)
杜甫的这首七绝,是今昔对比之佳作。前二句忆往日与李龟年的相见于开元盛世,后两句则是相逢于安史之乱后国之衰败的江南落花时节。用语平白而意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背景对比。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知今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七绝,通过前后两句景色的...
二十五位唐代著名诗人的非著名诗作,读后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这是杜牧在会昌二年到会昌四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所作,是一首优美的园林小诗,第一句就写了齐安郡后池的小景,池中菱叶、浮萍使得池中像铺了一层绿锦。夏日的黄莺在池边的蔷薇下嬉戏歌唱。
重读《戏为六绝句》,感受杜甫和李白不同的文学创作追求
6首绝句,前3首描述了了文学创作现象,分别提到庾信和初唐四杰,后3首重在探讨具体的文学创作方法!他客观评价庾信的创作,赞扬其文学风格转变以后的暮年诗作,他认为在评价“唐初四杰”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时,应该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客观评价!杜甫不认可今人“厚古薄今”的文艺思潮,提出“不薄今人爱古人,...
隶书新作唐代杜甫《绝句》(每日一品第1608期)
享有“诗圣”之称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这首《绝句》知名度非常高,受到历代的推崇。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初读这首诗,四句话一句一景,一般会认为是一首纯写景诗。但只要了解了写此诗的背景,就会觉得不是那么简单了。公元762年,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却发生了...
读一首诗杜甫《绝句》,江山美如画,人在画图中
杜甫的这首《绝句》,就像一首题画的诗,像是在观看一幅图画,以观赏者的姿态,面对这幅画,观览整个图景。此正是游于物外之人,江山入于胸次,神游其间。横看竖看,近观远观,由细微到壮大,没有穷极,没有边际。闲坐静观,万物与我相得,如拥有着整个世界。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法门。
小学必背古诗:绝句拼音版
创作背景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写于成都草堂,描绘草堂所在浣花溪一带的绚丽春景。反映了当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
走进“杜甫的春天”——合肥六中“未来大讲堂”第八期
接着,吴怀东介绍了这首诗中藏着的隐秘信息。“想要挖掘出隐秘信息、不把诗读浅,就必须要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吴怀东说,事实上,本诗的目标读者是当时的成都尹严武,杜甫想要通过《绝句四首》以诗代简委婉拒绝想请诗人做幕僚的严武,并随时准备离开成都草堂,启程前往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