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国 汪宁宁 | 清季士人的察弊、治心与济世 ——以《治心免病法...
《治心免病法》刊行之际,晚清中国正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国人震惊于日本的船坚炮利,并从战败中感受到国家之病,“嗟乎!国家甲午之难犹恕病之方危也。”而后的反思往往从国人吸食鸦片等恶习开始,言此及彼,将“烟瘾”问题带入政治文化层面,将鸦片烟与民族的兴亡荣辱联系在一起,讨论鸦片“既代表旧社会炫耀性消...
言治有理|高小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迪
诊治传统是包括“治未病”“治无患”“治已病”三种理念的一种全面整体的思维方式,蕴含着古代治国理政的深邃道理,体现了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常急兼顾等管理思想,在人类进入风险社会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
对谈丨葛剑雄、虞云国、维舟:宋朝与中国历史的转折
葛剑雄:这有两个背景,一个是经过唐朝后期的宦官弄权、军阀割据,经过五代的分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最关注的是怎么能够避免分裂,国家怎么能够稳定,他从这个方面吸取了教训,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应该承认赵匡胤个人所起的作用。在全面地为国家的治理做出贡献、制定制度方面,赵匡胤可以说超过以前任何皇帝。比如说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迪
诊治传统是包括“治未病”“治无患”“治已病”三种理念的一种全面整体的思维方式,蕴含着古代治国理政的深邃道理,体现了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常急兼顾等管理思想,在人类进入风险社会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
李海金等: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在古代社会,半官半民的“吏”或具有官方背景的“乡绅”作为防护层,构成了政权与民众间的“政治缓冲地带”,可以有效避免县政直接与民众发生冲突。而当下,乡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网络不完善,县的地方政权权威象征更加突出。政权直面民众引发的矛盾冲突也将直接聚焦于县域。由此可见,县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县级...
“双重公共空间”:当下社会基层治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历史上,乡土意义上的行政机构通过乡绅、自治组织顺应民意和改善人民生活(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面向未来,现代意义的行政机构通过具有行政职能的社区、基层组织、互联网沟通民心民意,改善人民生活。眼下,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基层”的各种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
龚龑|约翰生是何种意义上的托利党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议会中的托利党开始减少对政府外交政策和战争举措的大肆攻击。作为回报,皮特开始劝诱托利党人不要一味反对政府。经过数年痛苦的重建,一个稳定的联合政府得以建立,也就是,1757-1761年的皮特-纽卡斯尔内阁。1757年《民兵法》之实施,再次赋予托利党在地方的重要军事职能。托利党人团结在新内阁周围,为老...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从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深刻认识新型举国...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领域,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型举国体制在诸多领域取得...
“中国之治”的制度史遗产
这个系统是与古代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的。古代中国取得的政治成就有目共睹,证明存在丰厚的制度史遗产,其中合理部分泽被至今。“中国之治”包含“中国智慧”,展现“中国风采”。挖掘古代制度史遗产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之治,有助于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地在中国道路上迈步向前。
乡村收缩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路径与空间规划支撑
乡村收缩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路径与空间规划支撑本文为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讲论文。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地区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但是经过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后,当下广大乡村地区正面临着收缩的现实发展状态,在空间、功能、特色、人口等方面给乡村地区的振兴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次研究结合精明收缩的理念,直面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