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世界影响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地提出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不仅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等问题,而且充分体现了党的...
2024-2030年中国农业行业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农业行业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现代农业正经历一场科技革命,集成了精准农业、智能装备和生物技术。通过卫星导航、无人机监测、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农民能够实现作物生长的精准管理和资源高效利用。转基因作物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作物
常州市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经济快速增长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市“两个率先”进程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有着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各项政策逐步配套实施,将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我市将在200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新质特征和理论要素
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强调了科技进步对生产力的促进和引领作用。理论上,马克思曾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还为...
四川数字乡村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重庆、贵州、云南)
统计和分析,为政府科学有效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农村基层管理服务化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促进党群关系及时沟通,加强政府权力阳光执政理念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推动了乡村政务工作透明化和党建工作健康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添砖加...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以健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机制为保障,布局新建与整合提升相结合、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相结合、设施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完...
加快民族地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强国背景下民族地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实然样态分析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需体现“质”与“量”两个维度。近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扩量提质”,缩小东中西部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差距。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党的十九大报告彰显了新时代中华文化发展的新目标、新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
何克亮: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
我国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呈现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大发展趋向。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全面认识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既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背景,也是我们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现实要求。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