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之宋词诵读与赏析(39)——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十一月,张怀民在新居西南筑亭,苏轼为其命名“快哉亭”,并写下这首《水调歌头》相赠。快哉亭建在江上。词的开篇,苏轼描绘了亭中所见景观,“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登上这座小亭子时,天色已经不早,遮阳的绣帘卷起,放进了落日的光芒;江水映带着天色,仿佛与天空交融为一体。远观...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
辛弃疾少见的中秋词,内容奇幻无比,想象力超越苏轼《水调歌头》
实际上,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这首词中,辛弃疾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担忧。尽管按史书的记载,辛弃疾南归时年仅二十一岁,十二年后也不过三十三岁,正值壮年,但是作为战士,他深知体力与年龄的挑战。“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三句,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我欲乘风归...
唐朝名相一首中秋诗,比肩苏轼《水调歌头》,媒体引用的频率极高
一、“千古第一中秋诗”——《望月怀远》《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比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了340余年,其诗风格朴实自然,不尚辞藻,却清醇典雅,沉郁顿挫,因此也成了张九...
中秋佳节,共赏《水调歌头》:一首词,千年情,无人能及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1076年的中秋,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这一年,他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未见。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苏轼独自一人,仰望明月,感慨万千。他的心中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苏轼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题材赏析汇总版,90%考点都在这里了!
0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异”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
月影思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的诗意
《水调歌头》中的这句诗还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他用“明月”和“青天”来描绘夜晚的宇宙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苏轼善于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与思想,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他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宇宙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广泛认同...
跟着央视录节目,在诸城超然台解读苏轼《水调歌头》
在屏幕仅仅呈现两三分钟的节目,需要工作人员三四天甚至一周半个月的时间准备,从选题、踩点、采访、取景、找角度,再对选题的背景详细了解,有似是而非或多种注释的问题,都请教专家诠释,做到万无一失的准确。我记得就词牌名如何正确表达的问题,李记者专门请教了专家,像苏轼的《水调歌头》是用简单的词牌名?还是《...
中秋时节,浅谈苏轼与茶那些事儿
这是丙辰中秋《水调歌头》的前奏、铺垫。苏轼密州的工作非常繁重,蝗灾和旱灾相互攻击这块贫瘠的土地,百姓四处逃亡。苏轼自己“斋厨索然”,“揽草以诳口”。故人,故国,风雨对床的子由,都是代表故乡的符号,会导向苏轼去到酒那里。丙辰中秋之饮,是苏轼一生饮酒的最高点。
深圳元素绽放!《2024中国·AI盛典》打造科技盛宴
沉睡千年兵马俑与歌手董宝石“跨时空同台”,苏轼从北宋“穿越”而来与李玉刚同演《水调歌头》,“孔子”“庄子”“苏格拉底”组成“文化男团”上演跨越时空“百家争鸣”……6月28日晚8点,首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国家级科技盛宴《2024中国·AI盛典》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央视频、央视网等平台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