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说到历史,蜀道开辟背后的人和事
通过西汉“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里”,北魏左校令贾哲修复褒斜道石门“领徒一万人,石师百人”等历史,可以看到,修葺蜀道时动用人力之众,从而使工期可控,基本上没有出现“烂尾工程”。孙启祥说,在修筑用时方面,除东汉永平年间开通褒斜道、北魏复通石门隧道以及唐文宗修葺褒斜道、金牛道全线等工程量巨大,需两三年外,...
“衮雪”石刻缘何是伪作?曹操书迹究竟是何面目
陕西汉中石门有一景观,即所谓曹操书“衮雪”刻石,据说此为魏王曹操绝无仅有的手迹。但1967年因修路建水坝,“滚雪”景象不复见,惟有“衮雪”刻石仍藏于汉中博物馆。原刻石位于陕西汉中褒斜道石门隧道以南约半里,褒河激流中的一块巨石上。褒斜道是古代连接蜀地的交通要道,石门隧道即是褒斜道上的一段南北向的隧...
褒斜道上 藏着一个“蜀地宝藏”|寻路蜀道
该摩崖镌刻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也就是石门隧道开通的那一年,因此这方摩崖也被称为“大开通”。“这方石刻最早记载了开通石门隧道和修复褒斜道的过程,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之一。”姜欣利说,“它最早镌刻于褒谷石门南的山崖之间,共159个字,是一个言简意赅的竣工报告。”由于石刻所处的摩崖是由...
褒斜道最具科技含量处 疑为李冰发明丨寻路蜀道
在褒斜道上,从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名篇来看,它应当是一条文化之路。但在褒斜道上,还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石门隧道。石门隧道的修建者们在修建隧道时,采取了“火激水浇”之法,利用山石的物理特性,碎石开山,也体现了这条道路的科技含量。褒斜道是官员入蜀上任“标配”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馆区的褒斜...
褒斜道最具科技含量处 疑为李冰发明
在褒斜道上,还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石门隧道。石门隧道的修建者们在修建隧道时,采取了“火激水浇”之法,利用山石的物理特性,碎石开山,也体现了这条道路的科技含量。褒斜道是官员入蜀上任“标配”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馆区的褒斜古栈道陈列室里,展示了褒斜道部分路段的沙盘。沙盘上的山林青翠,崖壁陡...
一不小心,在贯穿秦岭南北的高速公路上,我又走了一个世界第一
我有些兴奋了:本来这次蜀道之旅,过了勉县我就注意到高速上的隧道,一个是5.7公里连城山隧道,一个是8.2公里的石门隧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为什么注意到这些隧道?因为这里有个世界第一——世界第一条人工隧道:褒斜道的石门隧道。石门隧道,长度只有16米,名气却传了上千年!
陈振濂谈: 汉摩崖“石门十三品”和“汉三颂”
比如《石门颂》是纪念汉中太守鄐君受诏开通汉中褒斜道石门隧道之功业,而在西壁上刻“颂”以纪之。《郙阁颂》是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棧道而刻“颂”以记;《西狭颂》则是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为民修复西狭棧道造福于世并“颂”李翕太守生平功德而设,甚至还有《邑池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
倚天立:地中海的海市蜃楼(三)
这是秦川古栈道之一“褒斜道”上的一个隧道,那粗糙的石壁就说明了施工时候的艰难这是镌刻在古褒斜道石门隧道西壁上的汉刻书法圣品《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石门颂》我们先来想象一下古埃及人开采石料的画面吧。奴隶们在崖壁上先堆上浸透了橄榄油或者动物脂肪的木材,放火焚烧,将石壁烧烫,之后再泼水降...
清乾隆《陕境蜀道图》:既有军事堡垒 也有景观客栈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修褒河水库,包括《石门颂》《石门铭》《修山河堰记》等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被凿刻下来,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名录,珍藏于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而石门隧道及其他摩崖题刻均被褒河水库淹没。
石门雅集 超逸之宗
隧道长约16.2米,宽4.2米,自开通后,过往的仕官商贾、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在石门内外的崖壁上留下许多镌刻题咏。石门石刻保存的总量约180方,以汉、唐、宋、清为主,上起东汉,下至当代,代不乏人。其中的十三方石刻尤为珍贵,被称为“石门十三品”。一品《鄐君开通褒斜道》;二品《石门颂》;三品《李君表》;四品《...